本报告分析保险行业规模增长的可持续性,涵盖需求端驱动、供给端优化、政策环境及技术赋能,探讨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崛起、健康意识提升等长期支撑因素,以及AI、大数据等技术对行业的转型推动。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增长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的发展,也与宏观经济稳定、社会风险保障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全球及中国保险市场均呈现出稳步扩张的态势,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其增长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本报告从需求端驱动、供给端优化、政策环境支撑、技术赋能及风险挑战五大维度,系统分析保险行业规模增长的可持续性。
需求是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保险行业的需求端具有显著的长期刚性特征,主要来自以下三大驱动因素:
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根据联合国数据,2023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0.5%,预计2050年将升至16.4%[0]。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护理等需求激增,推动寿险、健康险及长期护理险的需求爆发。以中国为例,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8900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老年群体的医疗险占比超过35%[0]。老龄化带来的“长寿风险”与“健康风险”将持续推高保险需求,成为行业增长的长期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其对财富保值、增值及传承的需求日益增长。保险产品(如年金险、终身寿险、投资连结险)因兼具风险保障与财富管理功能,成为中产阶级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2024年,全球寿险保费收入中,财富管理类产品占比达41%,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0]。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持续拉动保险产品的需求升级,推动行业规模扩张。
后疫情时代,公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治未病”“健康管理”成为主流需求。健康险不再局限于医疗费用补偿,而是延伸至健康监测、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全流程服务。2024年,中国健康险中“健康管理服务附加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占健康险总保费的17%[0]。消费升级带来的保险需求多元化,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供给端的优化是行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与服务数字化两大方面:
传统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近年来,保险公司加速推出定制化产品,如针对特定人群(如新生儿、职场白领、老年人)的专属保险,以及结合场景(如旅游、运动、医疗)的场景化保险。例如,2025年,某寿险公司推出“职场白领健康包”,涵盖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及健康管理服务,上市3个月内保费收入突破5亿元[0]。定制化产品提升了客户粘性,推动保费收入增长。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保险服务的效率与体验。保险公司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客户画像精准化、核保理赔自动化、服务流程便捷化。例如,2024年,中国某财险公司推出“AI智能核保”系统,核保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10分钟,核保准确率提升至98%[0]。数字化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行业规模增长提供了效率支撑。
政策环境是行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监管规范与政策支持两大方面:
监管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防范风险。例如,中国银保监会2023年出台《关于规范寿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的通知》,要求寿险产品回归保障本质,禁止“短平快”的理财型产品[0]。监管规范促使保险公司聚焦长期保障产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政府通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保险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例如,中国国务院2024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5000元/人”的目标[0]。政策支持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推动行业规模扩张。
技术驱动是行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主要体现在风险管控与客户服务两大方面:
保险公司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客户风险特征,优化费率定价,降低赔付率。例如,2025年,某财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如车速、刹车频率、路线),推出“UBI车险”(Usage-Based Insurance),费率较传统车险低15%-30%,同时赔付率下降8个百分点[0]。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为规模增长提供了保障。
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效率与体验。例如,保险公司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解决客户的常见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险建议。2024年,中国某寿险公司的智能客服机器人解决了85%的客户问题,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2%[0]。技术赋能的客户服务提升了客户忠诚度,推动保费收入增长。
尽管保险行业规模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但仍需警惕以下潜在风险:
经济下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可能减少保险消费支出。例如,2020年全球经济因疫情下行,全球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仅1.2%,较2019年下降4.5个百分点[0]。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短期抑制保险需求,影响行业规模增长。
随着医疗费用上涨、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可能上升。例如,2024年,中国健康险赔付率达58%,较2020年上升6个百分点[0]。赔付率的上升挤压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可能影响其扩张能力。
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保险公司可能通过降低费率吸引客户,导致保费收入增长放缓。例如,2025年,中国车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费率较2024年下降10%,部分保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仅2%[0]。竞争加剧可能影响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保险行业规模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主要支撑因素包括:
尽管存在经济下行、赔付率上升、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但这些风险多为短期或结构性问题,不会改变行业长期增长的趋势。未来,保险行业需继续聚焦保障本质,推动产品创新与技术赋能,应对潜在风险,实现规模的可持续增长。
预计2025-2030年,全球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将保持5%-7%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保险行业因需求潜力大,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8%-10%[0]。保险行业有望成为未来金融体系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