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海马汽车(000572.SZ)近期大涨的驱动因素及可持续性,包括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新能源车型布局及财务状况,探讨其长期投资价值与风险。
海马汽车(000572.SZ)是海南自贸港唯一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成立于1988年,主营业务涵盖汽车及汽车动力总成的研发、制造、销售及金融服务。公司拥有海南海口和河南郑州两大乘用车生产基地,产品包括传统燃油车(如海马7X、海马8S)及新能源车型(如海马7X-E纯电动SUV)。
从业务布局看,公司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如零关税、低税率),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及海南“禁售燃油车”的产业导向,具备一定的地域壁垒和政策红利。
根据2025年中报(报告期2025-06-30),公司实现总营收6.6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5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8亿元,基本EPS-0.0453元。核心盈利指标显示:
亏损主要源于成本控制压力(营业成本6.31亿元,占总营收的94.3%)及费用高企(销售费用2.34亿元、管理费用1.01亿元、财务费用2.10亿元)。尽管公司提出“降成本、稳经营、提人效”的经营基调,但短期仍未扭转亏损局面。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48.03亿元,总负债24.51亿元,资产负债率51.0%(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其中: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4万辆,同比增长36.8%(据中汽协数据)。海南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先行区”,计划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新能源汽车需求将持续释放,为海马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
海南自贸港的“零关税”政策(如进口汽车零部件免关税)降低了公司生产升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海南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给予最高1.5万元/辆补贴)及“牌照不限行”等政策,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海马汽车近期股价上涨(最新收盘价6.59元)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公司传统燃油车业务(如海马8S)市场份额逐年萎缩(2024年燃油车销量占比不足30%),未来增长核心在于新能源车型。若海马7X-E等新能源车型能借助海南政策优势实现销量突破(如2025年目标销量1万辆),则可带动营收增长,支撑股价持续上涨。
当前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中报净利润-1.48亿元),若无法通过新能源业务提升营收或控制成本(如降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则盈利改善难以持续,股价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
海马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不足1%(据乘联会数据),面临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的激烈竞争。若公司无法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如更高续航、更低成本),则难以抢占市场份额,大涨的可持续性存疑。
公司2025年中报亏损仍较大(净利润-1.48亿元),若后续盈利未改善,可能导致现金流紧张,影响生产及研发投入。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市场份额较小,若产品竞争力不足,可能导致销量下滑。
海南自贸港政策(如补贴、关税)若发生调整,可能影响公司成本及产品竞争力。
海马汽车的大涨具备一定的短期可持续性,但长期可持续性需依赖新能源业务的突破及财务状况的改善。
建议投资者持续跟踪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数据、财务报表(尤其是营收及净利润)及海南政策变动,以判断其大涨的可持续性。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行业排名数据为2025年中期行业内排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