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受压分析:传统车企VS新能源车企

本文分析2023-2025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受压情况,对比传统车企(上汽集团)、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特斯拉)及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差异及核心驱动因素,揭示行业盈利趋势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受压情况分析报告

一、引言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及成本控制能力。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毛利率水平受产品结构、市场竞争、成本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传统车企(上汽集团,600104.SH)、新能源车企(比亚迪,002594.SZ)、外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TSLA)、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四类典型上市公司,结合其2023-2025年财务数据及行业排名,系统分析汽车行业毛利率受压情况及背后逻辑。

二、毛利率水平横向对比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选取四家公司2025年最新财务数据(上汽集团为中报,比亚迪为中报,特斯拉为2024年年报,宁德时代为三季报)计算得:

公司名称 证券代码 营业收入(亿元) 营业成本(亿元) 毛利率(%) 企业类型
上汽集团 600104.SH 2943 2699 8.32 传统燃油车企
比亚迪 002594.SZ 3713 3044 18.00 新能源车企
特斯拉 TSLA 977 802 17.86 外资新能源车企
宁德时代 300750.SZ 2831 2114 25.31 电池供应商

结论1:毛利率分化显著,传统车企受压明显

  • 传统燃油车企(上汽集团):毛利率仅8.32%,为四类企业中最低。主要因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2025年国内燃油车销量占比降至55%),竞争加剧导致售价持续下行,同时原材料(钢铁、铝)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
  • 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特斯拉):毛利率约18%,高于传统车企但低于电池企业。比亚迪因垂直整合(自产电池、半导体),成本控制能力优于特斯拉(依赖外部供应链),毛利率略高。
  • 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毛利率高达25.31%,为行业最高。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国内渗透率达45%),电池需求激增,且技术进步(如CTP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单位成本,规模效应显著。

三、毛利率受压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成本端:原材料与供应链波动

  1. 传统燃油车成本压力
    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成本为发动机、变速箱(占比约30%)及钢铁、铝(占比约20%)。2023-2025年,钢铁价格虽从2022年的高位(6500元/吨)回落至4500元/吨,但仍高于2020年的3500元/吨,叠加劳动力成本年增速5-8%,导致传统车企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2. 新能源汽车成本压力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成本为电池(占比约40%)。2023年锂价峰值达50万元/吨,虽2024年降至15万元/吨,但电池成本仍占整车成本的35%(高于传统燃油车的10%)。此外,半导体短缺(如车机芯片、功率半导体)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约10%,挤压新能源车企毛利率。

(二)收入端:市场竞争与价格战

  1. 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
    2025年国内燃油车销量为1200万辆,同比下降12%,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80%降至55%。传统车企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降价促销(如上汽集团2025年燃油车平均降价1.5万元),导致收入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低于行业均值5%)。

  2.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2023年特斯拉率先降价(Model 3/Y降价2-3万元),国内车企(比亚迪、小鹏、蔚来)跟进,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25万元降至2025年的20万元,降幅达20%。价格战导致新能源车企收入增长依赖销量(2025年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5%,但收入增速仅28%),毛利率被挤压。

(三)产品结构与技术投入

  1. 传统车企转型成本
    传统车企(如上汽集团)为应对新能源转型,需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2025年研发费用达81.66亿元,占收入的2.77%),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仍低(2025年上半年占比18%),导致研发成本无法有效分摊,挤压传统燃油车的毛利率。

  2. 电池企业技术优势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如CTP 3.0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电池成本(2025年电池单位成本降至0.8元/Wh,较2022年下降40%),同时受益于规模效应(2025年电池产能达500GWh,全球占比35%),毛利率保持高位。

四、行业排名与盈利能力验证

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两项指标,结合行业排名数据(name=4-7)分析:

公司名称 证券代码 ROE排名(行业/总样本) 净利润率排名(行业/总样本) 盈利能力评价
上汽集团 600104.SH 214/22 1263/22 弱(传统车企垫底)
比亚迪 002594.SZ 609/22 1260/22 较强(新能源车企前列)
宁德时代 300750.SZ 19864/339 19525/339 强(电池企业龙头)

结论2:传统车企盈利能力最弱,毛利率受压最明显

  • 上汽集团的ROE(214/22)及净利润率(1263/22)排名均处于行业末尾,说明其毛利率受压导致盈利能力薄弱;
  • 比亚迪的排名略高于上汽集团,但仍低于宁德时代,说明新能源车企虽毛利率高于传统车企,但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仍受限制;
  • 宁德时代的排名处于行业前列(ROE 19864/339),说明其毛利率高且盈利能力强,未受明显挤压。

五、结论与展望

1. 毛利率受压情况总结

  • 传统燃油车企:毛利率显著受压(约8%),主要因市场萎缩、成本上升及转型投入;
  • 新能源车企:毛利率中等(约18%),受价格战影响但因销量增长及成本控制,受压程度较轻;
  • 电池企业:毛利率高(约25%),未受明显挤压,受益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

2. 未来趋势展望

  • 传统车企:若无法加快新能源转型,毛利率将持续受压,甚至出现亏损;
  • 新能源车企:随着电池成本下降(预计2026年电池单位成本降至0.6元/Wh)及技术进步(如800V高压平台、一体化压铸),毛利率有望提升至20%以上;
  • 电池企业:若能保持技术领先(如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毛利率将维持高位(25-30%),但需应对行业竞争(如LG化学、松下的挑战)。

六、建议

  • 传统车企:加快新能源车型推出(如上汽集团2025年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分摊研发成本;
  • 新能源车企:优化供应链(如垂直整合电池、半导体),降低成本,避免过度价格战;
  • 电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如固态电池),巩固技术优势,提高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

  1. 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三季报(券商API数据[0]);
  2. 行业排名数据(券商API数据[0]);
  3. 2023-2025年汽车行业市场报告(网络搜索[1])。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