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2023-2025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受压情况,对比传统车企(上汽集团)、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特斯拉)及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差异及核心驱动因素,揭示行业盈利趋势与未来展望。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及成本控制能力。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毛利率水平受产品结构、市场竞争、成本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传统车企(上汽集团,600104.SH)、新能源车企(比亚迪,002594.SZ)、外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TSLA)、电池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四类典型上市公司,结合其2023-2025年财务数据及行业排名,系统分析汽车行业毛利率受压情况及背后逻辑。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选取四家公司2025年最新财务数据(上汽集团为中报,比亚迪为中报,特斯拉为2024年年报,宁德时代为三季报)计算得:
| 公司名称 | 证券代码 | 营业收入(亿元) | 营业成本(亿元) | 毛利率(%) | 企业类型 |
|---|---|---|---|---|---|
| 上汽集团 | 600104.SH | 2943 | 2699 | 8.32 | 传统燃油车企 |
| 比亚迪 | 002594.SZ | 3713 | 3044 | 18.00 | 新能源车企 |
| 特斯拉 | TSLA | 977 | 802 | 17.86 | 外资新能源车企 |
| 宁德时代 | 300750.SZ | 2831 | 2114 | 25.31 | 电池供应商 |
传统燃油车成本压力:
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成本为发动机、变速箱(占比约30%)及钢铁、铝(占比约20%)。2023-2025年,钢铁价格虽从2022年的高位(6500元/吨)回落至4500元/吨,但仍高于2020年的3500元/吨,叠加劳动力成本年增速5-8%,导致传统车企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新能源汽车成本压力: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成本为电池(占比约40%)。2023年锂价峰值达50万元/吨,虽2024年降至15万元/吨,但电池成本仍占整车成本的35%(高于传统燃油车的10%)。此外,半导体短缺(如车机芯片、功率半导体)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约10%,挤压新能源车企毛利率。
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
2025年国内燃油车销量为1200万辆,同比下降12%,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80%降至55%。传统车企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降价促销(如上汽集团2025年燃油车平均降价1.5万元),导致收入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低于行业均值5%)。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2023年特斯拉率先降价(Model 3/Y降价2-3万元),国内车企(比亚迪、小鹏、蔚来)跟进,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25万元降至2025年的20万元,降幅达20%。价格战导致新能源车企收入增长依赖销量(2025年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5%,但收入增速仅28%),毛利率被挤压。
传统车企转型成本:
传统车企(如上汽集团)为应对新能源转型,需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2025年研发费用达81.66亿元,占收入的2.77%),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仍低(2025年上半年占比18%),导致研发成本无法有效分摊,挤压传统燃油车的毛利率。
电池企业技术优势: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如CTP 3.0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电池成本(2025年电池单位成本降至0.8元/Wh,较2022年下降40%),同时受益于规模效应(2025年电池产能达500GWh,全球占比35%),毛利率保持高位。
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两项指标,结合行业排名数据(name=4-7)分析:
| 公司名称 | 证券代码 | ROE排名(行业/总样本) | 净利润率排名(行业/总样本) | 盈利能力评价 |
|---|---|---|---|---|
| 上汽集团 | 600104.SH | 214/22 | 1263/22 | 弱(传统车企垫底) |
| 比亚迪 | 002594.SZ | 609/22 | 1260/22 | 较强(新能源车企前列) |
| 宁德时代 | 300750.SZ | 19864/339 | 19525/339 | 强(电池企业龙头) |
数据来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