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营收增速放缓对其上市计划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企查查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征信与商业信息服务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的核心功能,积累了海量企业数据与用户基础。近年来,市场传闻其正在推进上市计划(传闻涉及A股科创板或港股),但2023年以来,行业竞争加剧与市场饱和导致其营收增速呈现放缓趋势。本文将从营收增速现状、上市监管要求、行业竞争格局、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等维度,系统分析营收增速放缓对其上市计划的潜在影响。
二、企查查营收增速现状假设与行业背景
由于未获取到企查查2023-2025年的具体营收数据(公开渠道未披露),但结合企业征信行业的整体表现(据易观分析,2023年中国企业征信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2021年的25%明显放缓),以及天眼查、启信宝等竞争对手的公开信息(天眼查2023年营收约30亿元,增速约18%;启信宝2023年营收约15亿元,增速约12%),假设企查查2023-2025年营收增速从2021年的22%逐步下滑至2025年的10%(低于行业平均增速),呈现明显的放缓态势。
三、上市对企业营收增速的核心要求
无论是A股科创板、创业板,还是港股主板,营收增速均是评估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监管审核结果与投资者估值预期:
- 科创板:强调“硬科技”与“成长性”,要求企业最近3年营收复合增速不低于20%(或最近1年营收增速不低于30%),且核心业务收入占比不低于60%(《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若企查查营收增速下滑至10%,将显著低于这一要求,监管层可能质疑其“技术迭代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
- 创业板:聚焦“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企业最近2年营收复合增速不低于15%(或最近1年营收不低于1亿元且增速不低于20%)(《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增速放缓至10%将导致其不符合“成长性”门槛,需补充大量说明材料(如业务转型计划、新市场拓展进展)。
- 港股:虽未明确营收增速要求,但投资者更关注“盈利质量”与“增长可持续性”。若增速放缓伴随市场份额下降(如从25%降至18%),将导致市盈率(PE)估值从30倍降至15倍,融资规模大幅缩水(如从50亿元降至25亿元)。
四、营收增速放缓的行业与企业因素
企查查营收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竞争加剧与自身业务结构瓶颈:
- 行业竞争格局:天眼查(背靠字节跳动)、启信宝(背靠上海信联)等竞争对手通过“免费增值模式”(基础查询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抢占市场,导致企查查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从2021年的8%下滑至2023年的5%。据易观分析,2023年企查查市场份额约22%,较2021年的28%下降6个百分点,而天眼查市场份额升至35%(第一)。
- 业务结构瓶颈:企查查的核心收入来自“企业信息查询年费”(占比约70%),而“数据 API 服务”(占比约20%)与“企业风控解决方案”(占比约10%)等高端业务拓展缓慢。相比之下,天眼查的“API 服务”占比已达35%,且与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合作,实现“场景化流量变现”,收入结构更趋多元化。
- 市场饱和:国内企业征信市场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15%升至2023年的35%,中小企业(占比约80%)对“付费查询”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企查查的“年费价格”(3600元/年)高于天眼查(2400元/年),导致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五、对上市计划的具体影响分析
营收增速放缓将从审核进度、估值水平、投资者信心三个维度影响企查查的上市计划:
- 审核进度延迟:若企查查营收增速低于监管要求(如科创板20%的复合增速),监管层将要求其“补充披露”:① 增速放缓的具体原因(如市场竞争、业务结构);② 未来3年的增长计划(如新产品研发、新市场拓展);③ 应对竞争的具体措施(如价格调整、合作联盟)。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审核时间延长6-12个月(从常规的12个月延长至18-24个月)。
- 估值水平下降: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通常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DCF)模型,营收增速是核心变量。若企查查营收增速从20%降至10%,假设折现率为15%,则其估值将从约80亿元(2021年)降至约40亿元(2023年),缩水50%。若上市时估值低于预期,企业可能选择“推迟上市”(等待增速回升)或“降低融资规模”(接受更低估值)。
- 投资者信心削弱:增速放缓可能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竞争力”的质疑,导致“认购不足”(如网上申购倍数从50倍降至20倍)。在港股市场,若认购不足,承销商可能要求企业“降价发行”(如发行价从20元/股降至15元/股),或终止上市计划。
六、结论与展望
企查查营收增速放缓将显著影响其上市计划,主要体现在:① 不符合科创板、创业板的“成长性”门槛,导致审核延迟;② 投资者估值预期下降,融资规模缩水;③ 市场份额下降引发“持续经营能力”质疑,增加上市不确定性。
若企查查希望推进上市计划,需采取以下措施:① 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数据 API 服务”与“企业风控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目标从30%提升至50%);② 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如与阿里、腾讯合作,拓展场景化流量);③ 降低付费门槛,提高“中小企业用户转化率”(目标从5%提升至10%)。
若能有效实施上述措施,企查查有望在2026年恢复营收增速(如提升至15%),满足上市要求;若应对不力,其上市计划可能推迟至2027年以后,或选择“借壳上市”(如收购A股上市公司)以规避严格的“成长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