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海马汽车(000572.SZ)作为海南自贸港唯一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近期股价出现显著上涨。本文结合公司基本面、政策环境、市场情绪及战略布局等多维度,分析其大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二、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基本面边际改善:亏损收窄与运营效率提升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尽管仍处于亏损区间(净利润-1.48亿元),但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预计同比收窄40.64%-60.42%)。主要改善来自以下方面:
- 收入端小幅增长:上半年总收入6.6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业务的恢复(出口销量同比略有增长)及国内市场新能源产品(如海马7X-E纯电动SUV)的逐步起量。
- 成本控制见效:刚性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同比下降,同时通过严控海外市场风险敞口,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明显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降低(减少约877万元),有效缓解了利润压力。
- 资产结构优化:货币资金余额3.46亿元,较年初保持稳定;固定资产(11.72亿元)及无形资产(5.12亿元)等核心资产未出现大幅减值,资产质量保持韧性。
(二)政策红利:海南自贸港与新能源产业的双重加持
- 海南自贸港唯一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公司作为海南自贸港内唯一具备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受益于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优势(如进口零部件关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降低了生产及运营成本。同时,自贸港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通关模式,为公司出口业务(如东南亚、中东市场)提供了便利,支撑了出口销量的增长。
- 新能源产业高景气度:国家“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政策密集支持(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双积分政策修订)。公司聚焦新能源赛道,推出海马7X-E(纯电动)、海马7X(插混)等产品,符合行业趋势,提升了市场对其“新能源转型”的预期。
(三)战略布局:出口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
- 出口业务增长:公司将海外市场作为重要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海外市场的拓展降低了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分散了经营风险,同时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
- 新能源产品迭代:公司推出的海马7X-E纯电动SUV,定位中高端家庭市场,具备长续航(CLTC续航510km)、大空间(7座布局)等优势,填补了海南自贸港内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空白,有望成为销量增长的新引擎。
(四)市场情绪:资金流入与板块联动
尽管近期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但汽车板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子板块)表现强势,海马汽车作为板块内的“自贸港+新能源”标的,受到资金关注。此外,公司管理层(如董事长覃铭)的战略调整(聚焦新能源与出口),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推动股价上涨。
三、结论与展望
海马汽车的大涨是基本面边际改善、政策红利释放、战略布局优化及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未来,若公司能持续推进新能源产品迭代(如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如进入欧洲市场),并借助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降低成本,其业绩有望进一步修复,股价或延续上涨趋势。
需注意的是,公司仍处于亏损区间,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挤压)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如电池成本)仍是潜在风险,需持续跟踪其业绩修复进度及战略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