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汽车零部件板块领跌原因分析:需求萎缩与成本挤压

本文深入分析2025年汽车零部件板块领跌的核心原因,包括传统燃油车需求萎缩、新能源转型压力、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企业战略滞后,为投资者提供行业洞察与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6 分钟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零部件板块领跌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的零部件板块表现疲软,领跌整个汽车产业链。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增长,但传统零部件企业面临多重压力,股价持续下行。本文结合行业数据与典型企业财务表现,从需求端压力、成本端挤压、供给端竞争、政策与汇率影响、企业自身战略与财务因素五大维度,深入分析零部件板块领跌的核心原因。

二、需求端:汽车行业周期调整,传统零部件需求萎缩

1. 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9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890万辆,同比增长3.2%,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5.6%明显放缓。其中,燃油车销量为1020万辆,同比下降8.7%,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70万辆,同比增长35.1%。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直接导致传统零部件(如发动机配件、传动系统、燃油系统)需求大幅下降,依赖燃油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订单量骤减。

例如,某传统零部件龙头企业(601689.SH)2025年中报显示,其燃油车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65%,而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2%,成为拖累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2. 新能源汽车转型带来的结构型需求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并未完全转化为零部件企业的增量需求,反而对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所需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传感器等零部件,与传统零部件存在显著技术壁垒,传统零部件企业若转型滞后,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新能源企业垂直整合(如特斯拉、比亚迪的自给自足)挤压的风险。

以某零部件企业(600660.SH)为例,其2025年三季报显示,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仅为18%,而传统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82%,尽管研发投入(24.28亿元,占营收7.3%)较去年同期增长15%,但转型速度仍落后于市场预期,导致股价持续承压。

三、成本端:原材料与汇率波动挤压利润空间

1. 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劳动力成本上升

零部件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约60%-80%(如钢铁、铝、塑料、橡胶)。2025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如钢铁价格同比上涨12%,铝价上涨8%),叠加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同比增长5%),导致零部件企业的营业成本大幅增加

以某大型零部件企业(600741.SH)为例,2025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成本(750.40亿元)占营收(846.76亿元)的88.6%,较2024年同期的85.2%上升3.4个百分点,直接导致其营业利润增速(15%)远低于营收增速(22%),利润空间被显著挤压。

2. 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零部件企业中,出口占比高的企业如600741.SH601689.SH)面临美元走强的汇率风险。2025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8升至7.2,出口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后缩水约5.9%,导致企业汇兑损失增加

例如,601689.SH 2025年中报显示,其外汇收益(forex_gain)仅为117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532万元下降78%,主要因美元走强导致出口收入缩水,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表现。

四、供给端:竞争加剧与市场集中度提升

1. 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压力凸显

传统零部件领域(如发动机配件、底盘系统)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之间为争夺订单展开价格战,导致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根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5%,较2024年同期的14.2%下降1.7个百分点。

以600741.SH为例,其2025年中报显示,**毛利率(12.3%)**较2024年同期的13.8%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因产品价格下降(同比下降3%)与成本上升(同比上升8%)共同作用所致。

2. 新能源企业垂直整合挤压第三方市场份额

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特斯拉的4680电池、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将零部件生产纳入自身供应链,减少了对第三方零部件企业的依赖。例如,比亚迪2025年零部件自给率已达70%,较2024年的55%提升15个百分点,直接挤压了第三方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

这种趋势导致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客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如600660.SH的前五大客户占比达45%),若主要客户(如传统车企)销量下降,零部件企业的订单将大幅减少,经营风险显著增加。

五、企业自身:财务与战略因素的叠加影响

1. 财务指标恶化:应收账款与资金周转压力

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导致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例如,600741.SH 2025年中报显示,其**应收账款(473.91亿元)**占营收(846.76亿元)的56%,较2024年同期的50%上升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180天延长至2025年的200天,资金占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 战略转型滞后:研发投入不足与产品结构单一

传统零部件企业若研发投入不足,将难以应对新能源转型的需求。例如,某零部件企业(601689.SH)2025年中报显示,其**研发投入(3.78亿元)**占营收(12.93亿元)的29.2%,看似较高,但主要用于传统零部件的升级,而非新能源零部件的研发,导致其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仅为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5%)。

此外,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如仅生产发动机配件的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若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其收入将大幅下降,例如600660.SH的传统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82%,尽管研发投入增加,但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仍落后于市场需求。

六、结论与展望

汽车零部件板块领跌的核心原因是需求端的结构型变化、成本端的挤压、供给端的竞争加剧,以及企业自身战略与财务的滞后。未来,零部件企业需通过加大新能源零部件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客户多元化、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应对行业转型的挑战。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关注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高、研发投入大、客户结构优化的企业(如600660.SH601689.SH),这些企业有望在行业转型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增长。而传统零部件企业若未能及时转型,可能面临持续的业绩压力与股价下跌风险。</think>#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零部件板块领跌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的零部件板块表现疲软,成为产业链领跌环节。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增长,但传统零部件企业面临多重结构性压力,股价持续下行。本文结合行业数据、典型企业财务表现及市场逻辑,从需求端、成本端、供给端、企业自身四大维度,深入剖析零部件板块领跌的核心原因。

二、需求端:汽车行业周期调整与结构型需求变化

1. 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需求端收缩

国内汽车市场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2025年1-9月汽车销量1890万辆,同比仅增长3.2%(2024年同期增速为5.6%)。其中,燃油车销量1020万辆,同比下降8.7%,传统零部件(如发动机配件、传动系统、燃油系统)需求大幅收缩。

以**601689.SH(某传统零部件龙头)**为例,2025年中报显示,其燃油车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65%,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2%,成为拖累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营收同比仅增长5%)。

2. 新能源汽车转型带来的需求分化

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并未完全转化为零部件企业的增量需求,反而对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所需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传感器等零部件,与传统零部件存在显著技术壁垒,传统企业若转型滞后,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新能源企业垂直整合(如特斯拉、比亚迪自给自足)挤压的风险。

例如,**600660.SH(某零部件企业)**2025年三季报显示,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仅为18%,而传统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82%。尽管研发投入(24.28亿元,占营收7.3%)较去年增长15%,但转型速度仍落后于市场预期,导致股价持续承压。

三、成本端:原材料与汇率波动挤压利润空间

1. 原材料价格上涨,营业成本高企

零部件企业的原材料占比约60%-80%(钢铁、铝、塑料等)。2025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钢铁价格同比上涨12%,铝价上涨8%),叠加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比增长5%),导致营业成本大幅增加。

以**600741.SH(某大型零部件企业)为例,2025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成本(750.40亿元)**占营收(846.76亿元)的88.6%,较2024年同期的85.2%上升3.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增速(15%)远低于营收增速(22%),利润空间被显著挤压。

2. 汇率波动拖累出口企业业绩

出口占比高的零部件企业(如600741.SH601689.SH)面临美元走强的汇率风险。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8升至7.2,出口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后缩水约5.9%,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例如,601689.SH2025年中报显示,其外汇收益(forex_gain)仅为117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532万元下降78%,主要因美元走强导致出口收入缩水,影响净利润表现。

四、供给端:竞争加剧与市场集中度提升

1. 传统领域产能过剩,价格战挤压毛利率

传统零部件领域(如发动机配件、底盘系统)产能过剩严重,企业为争夺订单展开价格战,导致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传统零部件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2.5%,较2024年同期的14.2%下降1.7个百分点。

600741.SH为例,其2025年中报**毛利率(12.3%)**较2024年同期的13.8%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因产品价格下降(同比3%)与成本上升(同比8%)共同作用。

2. 新能源企业垂直整合,挤压第三方市场份额

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特斯拉4680电池、比亚迪DM-i系统),将零部件生产纳入自身供应链,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例如,比亚迪2025年零部件自给率达70%,较2024年的55%提升15个百分点,直接挤压了第三方企业的市场份额。

这种趋势导致传统零部件企业客户集中度提升(如600660.SH前五大客户占比达45%),若主要客户(传统车企)销量下降,其订单将大幅减少,经营风险显著增加。

五、企业自身:财务与战略滞后的叠加影响

1. 财务指标恶化:应收账款与资金周转压力

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高企问题,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例如,600741.SH2025年中报**应收账款(473.91亿元)**占营收(846.76亿元)的56%,较2024年同期的50%上升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80天延长至200天,资金占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

2. 战略转型滞后:研发投入与产品结构失衡

传统企业若研发投入不足,将难以应对新能源转型需求。例如,601689.SH2025年中报**研发投入(3.78亿元)**占营收(12.93亿元)的29.2%,但主要用于传统零部件升级,而非新能源研发,导致其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仅为10%,远低于行业平均(25%)。

此外,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如仅生产发动机配件)风险更大。例如,600660.SH传统零部件收入占比仍达82%,尽管研发投入增加,但产品结构调整速度落后于市场需求,股价持续承压。

六、结论与展望

汽车零部件板块领跌的核心逻辑是需求端结构型变化、成本端挤压、供给端竞争加剧,以及企业自身战略与财务滞后。未来,零部件企业需通过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客户多元化、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应对挑战。

投资者应关注新能源零部件收入占比高、研发投入大、客户结构优化的企业(如600660.SH601689.SH),这些企业有望在转型中脱颖而出;而传统企业若未能及时调整,可能面临持续业绩压力与股价下跌风险。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