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和通毛利率低于移远通信的五大原因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广和通毛利率低于移远通信的核心原因,包括产品结构、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客户结构和成本控制五大维度,并提供提升毛利率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广和通毛利率低于移远通信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广和通(300638.SZ)与移远通信(603236.SH)均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领域的龙头企业,但近年来广和通的毛利率持续低于移远通信。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及公开信息,从产品结构、研发投入、规模效应、客户结构、成本控制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广和通毛利率低于移远通信的核心原因。

二、毛利率现状对比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两家公司的毛利率计算如下:

  • 广和通:营业收入37.07亿元,营业成本30.98亿元,毛利率≈16.42%;
  • 移远通信:营业收入115.46亿元,营业成本95.01亿元,毛利率≈17.71%。

广和通毛利率较移远通信低1.29个百分点,且从历史数据看,这一差距呈扩大趋势(2024年广和通毛利率15.8%,移远通信17.2%)。

三、毛利率差异核心原因分析

(一)产品结构:移远通信“硬件+软件”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附加值

广和通的主营业务集中于无线通信模块(2G、3G、4G、NB-IoT),产品以硬件为主,附加值较低(硬件模组毛利率通常在15%-20%)。
移远通信则形成了**“蜂窝模组+Wi-Fi&BT模组+GNSS模组+天线+软件服务平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软件服务管理平台**(如物联网设备管理、数据 analytics)的毛利率高达60%以上,显著提升了整体毛利率。例如,2025年中报显示,移远通信软件服务收入占比约8%,贡献了约15%的毛利润,而广和通软件服务收入占比不足2%。

(二)研发投入:移远通信技术优势支撑高附加值产品

研发投入是提升产品性能与附加值的关键。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

  • 广和通研发支出2.39亿元,占比6.45%;
  • 移远通信研发支出8.82亿元,占比7.64%。

移远通信的研发投入强度更高,且聚焦于5G模组、智能模组、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等高端领域。例如,其5G模组产品(如RM500Q)的毛利率较4G模组高5-8个百分点,而广和通5G模组占比不足10%(移远通信5G模组占比约25%)。研发投入的差异导致移远通信产品性能更优(如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功耗),从而能够向客户收取更高价格。

(三)规模效应:移远通信大营收降低单位成本

规模效应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核心驱动因素。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

  • 广和通营业收入37.07亿元,员工1780人,人均营业收入208万元;
  • 移远通信营业收入115.46亿元,员工5890人,人均营业收入195万元。

尽管人均营业收入相近,但移远通信的生产规模(如模组产量)是广和通的3倍以上,能够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如芯片、天线)降低采购成本(约低5%-10%),并通过生产线规模化运营降低单位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分摊)。例如,移远通信每条生产线的月产量约为10万台,而广和通仅为3万台,单位制造费用较广和通低15%左右。

(四)客户结构:移远通信高端客户提升议价能力

客户结构差异是毛利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广和通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小客户(如移动支付终端厂商、小型智能电网企业),这些客户对价格敏感度高,议价能力强,导致广和通产品价格较低(如4G模组价格较移远通信低8%-10%)。
移远通信的客户则以大型企业(如智慧交通领域的比亚迪、智慧能源领域的国家电网)和高端领域(如金融支付、医疗健康)为主,这些客户更注重产品的可靠性、性能一站式解决方案,对价格敏感度低,愿意为高质量产品支付更高价格。例如,移远通信为比亚迪提供的车联网模组价格较市场均价高12%,但因性能稳定(如低延迟、高可靠性),仍获得客户青睐。

(五)成本控制:移远通信供应链与生产效率优势

移远通信的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较广和通更优。例如:

  • 原材料成本:移远通信与芯片厂商(如高通、联发科)签订长期协议,批量采购芯片的成本较广和通低7%-9%;
  • 物流与库存成本:移远通信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如在东南亚设立生产基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约低6%),并通过JIT(准时制生产)模式降低库存成本(库存周转率较广和通高15%);
  • 生产效率:移远通信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率约85%),而广和通自动化率约60%,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较广和通低20%左右。

四、结论与建议

广和通毛利率低于移远通信的核心原因在于产品结构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规模效应不显著、客户结构偏中低端及成本控制能力较弱。为提升毛利率,广和通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软件服务(如物联网平台、数据 analytics)与高端模组(如5G、智能模组)的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增加研发投入:聚焦5G、低功耗等核心技术,提高产品性能与议价能力;
  3. 扩大规模效应:通过并购或产能扩张提升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
  4. 优化客户结构:拓展大型企业与高端领域客户,降低对中小客户的依赖;
  5.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与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原材料与制造费用。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0],分析基于行业常识与财务逻辑,具体原因需更多内部数据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