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中科曙光在信创市场的订单可见度,涵盖行业背景、公司竞争力、政策支持及订单验证逻辑,揭示其作为信创龙头的增长潜力与市场机遇。
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旨在实现核心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覆盖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全产业链。中科曙光(603019.SH)作为信创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订单可见度直接反映了公司在信创市场的竞争力及行业需求的景气度。本文将从行业背景、公司竞争力、政策支持及订单验证逻辑等角度,系统分析中科曙光信创订单的可见度。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6万亿元,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其中,服务器、芯片等核心硬件领域占比超过40%,是信创市场的核心赛道。
信创需求从政府、金融等“关键领域”向电信、能源、医疗等“泛行业”延伸。例如,2024年金融行业信创渗透率从2023年的12%提升至20%,电信行业从8%提升至15%。行业渗透的加速意味着信创订单的“广度”和“深度”均在扩大。
信创服务器市场呈现“龙头主导”格局,中科曙光、联想、华为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0]。中科曙光凭借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曙光”服务器及云计算平台,在政府、金融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客户粘性。
中科曙光是国内少数具备“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全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其“龙芯3A5000”芯片采用12nm工艺,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曙光TC6000”服务器在信创领域的市场份额连续3年位居前二[0]。技术上的领先性使得公司在信创项目招标中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更容易获得大额订单。
公司客户覆盖政府(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金融(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电信(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关键领域。例如,2024年公司与某省级政府签订的“数字政府”信创项目合同金额达15亿元,涉及服务器、云计算平台等全栈解决方案[0]。深度绑定的客户资源为订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中科曙光在天津、合肥等地拥有多个信创服务器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50万台[0]。规模化的产能保障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大客户的批量订单需求,避免因产能不足导致的订单流失。
“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信创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率达到80%”的目标[0]。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信创订单的落地提供了“顶层推动”。
中央及地方政府通过“信创专项补贴”“政府采购优先”等方式支持信创产业发展。例如,2025年某东部省份将信创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对采购中科曙光等信创企业产品的单位给予10%-15%的补贴[0]。财政资金的支持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提升了公司订单的吸引力。
虽然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的合同负债数据,但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合同负债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45%[0]。合同负债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未来1-2年的营收增长具备明确的支撑。
2024年公司信创业务营收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5%)[0]。营收增速的领先说明公司订单获取能力强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信创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0],进一步验证了订单的可持续性。
随着信创渗透向泛行业延伸,公司有望获得更多“泛行业”信创订单。例如,2025年公司与某能源企业签订的“智慧能源”信创项目合同金额达8亿元,涉及服务器、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等解决方案[0]。
中科曙光信创订单的可见度较高,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未来,随着信创向“泛行业”延伸,公司有望获得更多大额订单,信创业务将继续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