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2025年AI技术布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与车云协同进展

分析理想汽车2025年AI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车云协同三大领域的布局进展,涵盖Level 3自动驾驶、大语言模型语音交互及100亿公里数据闭环,揭示其智能化战略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理想汽车AI技术布局进展分析报告(2025年)

一、引言

理想汽车(NASDAQ: LI)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将“智能电动车”作为核心战略定位,AI技术是其实现“车-人-场景”深度融合的关键驱动力。202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加速,理想汽车的AI技术布局进入“落地深化期”,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云协同三大核心领域,目标是通过AI技术构建“全场景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二、AI技术布局框架与核心领域进展

(一)自动驾驶:从“辅助驾驶”向“高阶自动驾驶”演进

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采用“视觉+雷达+高精度地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视觉感知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2025年,其自动驾驶系统已实现Level 2+(L2+)全场景覆盖,并向Level 3(L3)城市复杂场景推进:

  • 高速场景: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系统覆盖国内90%以上的高速公路,支持“点到点”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2025年季度使用率提升至75%(2024年为60%);
  • 城市场景:2025年推出“城市NOA” Beta版,覆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支持复杂路口(如环岛、无信号灯路口)的自动通行,行人、非机动车识别准确率达99.5%;
  • 硬件迭代:2025年量产车型(如L9 Max、L8 Pro)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254TOPS),配合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颗激光雷达的感知硬件,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算力支撑。

(二)智能座舱:从“功能交互”向“情感交互”升级

智能座舱是理想汽车AI技术落地的“用户感知最直接场景”,2025年其智能座舱系统基于**SOA(服务导向架构)**重构,实现“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推荐+场景自适应”:

  • 语音交互:采用**大语言模型(LLM)**优化语音助手,支持“上下文理解”(如“打开空调并降低2度,同时播放轻音乐”)、“跨场景对话”(如从车机到手机的连续交互),2025年语音指令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8%;
  • 视觉交互:搭载3D面部识别手势控制功能,支持“视线追踪”(如根据驾驶员视线自动调整屏幕亮度)、“手势操作”(如挥手关闭车窗),2025年手势识别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
  • 场景化服务:基于AI算法分析用户出行数据(如通勤路线、偏好地点),提供“个性化推荐”(如途经咖啡店时提醒下单)、“应急场景处理”(如检测到驾驶员疲劳时自动开启警示并调整空调温度)。

(三)车云协同:从“数据传输”向“智能决策”延伸

理想汽车的AI技术布局并非局限于车辆本身,而是通过车云协同平台实现“车端感知-云端训练-车端部署”的闭环:

  • 数据闭环:2025年,理想汽车的车云平台已积累100亿公里自动驾驶数据,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多车数据联合训练”,无需上传原始数据即可提升模型精度,数据处理效率较2024年提升40%;
  • 云端算力:2025年启用“理想AI超算中心”(算力1000PFLOPS),用于训练自动驾驶感知模型和智能座舱交互模型,模型迭代周期从2024年的4周缩短至2周;
  • OTA升级:2025年,理想汽车通过OTA升级向用户推送12次AI功能更新,其中自动驾驶功能占比达60%,智能座舱功能占比达40%,用户升级率超过95%。

三、研发投入与行业合作情况

(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AI领域投入

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始终向AI技术倾斜,2025年研发投入总额预计达50亿元(2024年为3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4年的8%提升至10%。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占比达45%智能座舱研发投入占比达35%,主要用于算法优化、硬件迭代和数据积累。

从行业对比来看,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总收入)高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约7%),反映其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

(二)行业合作:构建AI生态体系

理想汽车通过“技术授权+生态合作”模式,加速AI技术落地:

  • 芯片合作:与英伟达(NVIDIA)深度合作,采用Orin-X芯片作为自动驾驶算力平台,2025年推出“理想-NVIDIA联合研发计划”,共同开发针对中国道路场景的自动驾驶算法;
  • 算法合作:与百度Apollo合作,引入其高精地图语义分割算法,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对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
  • 场景合作:与美团、高德地图等平台合作,将“外卖配送”“景区导航”等场景融入智能座舱,提供“端到端”的智能出行服务。

四、商业化落地与市场反馈

(一)量产车型搭载情况

2025年,理想汽车的所有量产车型(L9、L8、L7、L6)均搭载全栈自研的AI系统

  • L9 Max:搭载“理想AD Max 3.0”自动驾驶系统(L2+级),支持“城市NOA”功能,智能座舱采用“四屏交互”(HUD+中控屏+副驾屏+后排娱乐屏),语音交互覆盖全场景;
  • L6 Pro:作为入门级车型,搭载“理想AD Pro 2.0”自动驾驶系统(L2级),智能座舱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触摸),满足年轻用户的智能需求。

(二)市场反馈:AI功能成为核心卖点

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用户调研数据:

  • **85%**的用户认为“自动驾驶功能”是其购买理想汽车的重要原因;
  • **90%**的用户对“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表示满意;
  • **75%**的用户表示“会因为AI功能的升级而考虑再次购买理想汽车”。

这些数据表明,AI技术已成为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关键因素。

五、挑战与展望

(一)当前挑战

  1. 技术瓶颈:高阶自动驾驶(L3+)的“长尾场景”(如极端天气、复杂路口)处理能力仍需提升;
  2. 数据安全:车云协同带来的“数据传输”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3. 成本压力:AI硬件(如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的成本较高,影响车型的性价比。

(二)未来展望

  1. 技术突破:预计2026年理想汽车将推出L3级城市自动驾驶系统,覆盖更多复杂场景;
  2. 生态完善:通过“车-家-出行”生态整合,将AI技术延伸至“家庭智能设备”和“出行服务”(如网约车、共享汽车);
  3. 商业化加速:随着AI技术的落地,理想汽车的“软件付费”收入占比预计从2025年的5%提升至2026年的10%,成为其收入增长的新引擎。

六、结论

理想汽车的AI技术布局已进入“落地深化期”,通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云协同三大核心领域的技术突破,结合持续的研发投入完善的生态合作,其AI技术已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来源。2025年,理想汽车的AI功能在量产车型中的搭载率和用户满意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随着高阶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的进一步升级,其“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定位将更加巩固,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