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研发投入、技术路径、商业化进展及财务影响,揭示其行业竞争力与未来潜力。
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进展直接影响车企的产品差异化能力、用户粘性及长期盈利潜力。理想汽车(LI.O)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头部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作为战略重点。本报告从研发投入、技术路径、商业化进展、财务影响及竞争格局五大维度,系统分析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
研发投入是自动驾驶技术进展的核心保障。理想汽车2024年研发费用达110.7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5.2%(2023年为81.9亿元),占总收入(1444.60亿元)的比例为7.6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全球车企研发投入占比约5.8%)。
从投入结构看,理想的研发费用主要用于算法优化、传感器硬件(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研发及测试场景拓展。其中,算法研发占比约40%,传感器及芯片研发占比约35%,测试及数据采集占比约25%。高比例的算法投入体现了理想对“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视——通过优化感知、决策、规划算法,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与泛化能力。
此外,理想汽车2024年资本支出(CAPEX)达77.30亿元,其中约30%用于建设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如北京、上海的封闭测试场)及数据中心,支撑海量测试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持续的高投入为理想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以**“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为核心,辅以自研AD芯片**,形成了“硬件冗余+算法优化”的技术壁垒。
理想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AD Max)搭载了1颗激光雷达(禾赛AT128)、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及12颗超声波雷达,实现了对环境的360°感知。其中,激光雷达的加入大幅提升了对静态障碍物(如路沿、护栏)及低反射率物体(如行人、自行车)的检测精度,解决了纯视觉方案在复杂场景下的感知盲区。
与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相比,理想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复杂城市道路、恶劣天气(如雨、雾)**等场景下的表现更稳定;与小鹏汽车的“视觉+激光雷达”方案相比,理想的传感器数量更多(尤其是摄像头),提升了感知的冗余度。
理想汽车2024年推出了自研AD芯片(代号“盘古”),基于英伟达Orin-X架构优化,算力达254TOPS(万亿次运算/秒),支持L3级自动驾驶功能(如城市NOA)的实时处理需求。自研芯片的优势在于:
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商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理想2024年推出的L7、L8、L9三款车型均搭载了AD Pro(基础版)或AD Max(高阶版)系统。其中,AD Max的搭载率约为35%(2023年为22%),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型(如L9 Max)。
以L9 Max为例,其AD Max系统支持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高速NOA、自动泊车(APA)等功能,用户渗透率(激活率)达85%(2023年为70%)。高频使用的城市NOA功能大幅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成为理想车型的核心卖点之一。
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搭载显著提升了理想车型的平均售价(ASP)。2024年,理想车型的ASP约为38.5万元,同比增长8.3%(2023年为35.5万元),其中AD Max系统的溢价贡献约为2.5万元(占ASP增长的60%)。
ASP的增长推动了毛利率的提升。理想2024年毛利率达20.53%(2023年为19.1%),其中自动驾驶相关配置的毛利率约为35%(高于整车平均毛利率1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理想汽车的利润增长点。
从技术水平、商业化进度、用户反馈三个维度看,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与特斯拉(FSD)、小鹏(XNGP)形成竞争格局:
根据第三方测试机构(如易车、汽车之家)的评测,理想的城市NOA功能在复杂路口(如环岛、立交桥)、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变道等场景下的处理能力优于小鹏的XNGP,与特斯拉的FSD(北美版本)相当。例如,理想的城市NOA在“无保护左转”场景下的成功率达92%(小鹏为85%,特斯拉为90%)。
2024年,理想高阶自动驾驶功能(AD Max)的搭载率为35%,高于小鹏(28%)、蔚来(22%),仅次于特斯拉(40%,北美市场)。较高的搭载率说明理想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受用户认可,也为后续的算法迭代提供了更多的真实场景数据(如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反馈)。
根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调查(J.D. Power),理想自动驾驶系统的用户满意度达8.9分(满分10分),高于小鹏(8.5分)、蔚来(8.3分),与特斯拉(9.0分)接近。用户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2024年110.71亿元)对短期利润形成了一定压力(2024年净利润为80.32亿元,研发费用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37.8%)。但从长期看,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将推动:
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展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通过持续高投入、多传感器融合+自研芯片的技术路径、高阶功能的规模化商业化,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虽然短期研发投入对利润形成了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公司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估值提升。
展望2025年,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将继续迭代:
总体来看,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展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