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算力板块未来增长潜力分析:AI与数字经济驱动下的黄金赛道

本报告深入分析全球与中国算力市场规模、增长预测及核心驱动因素,探讨AI算力、边缘计算与国产芯片的细分机会,揭示算力板块作为数字经济底层基石的长期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算力板块未来增长潜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石”

算力(Computing Power)是指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执行复杂计算任务的能力,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为核心度量单位。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动机”,算力支撑着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新兴技术的落地,是全球各国争夺数字主权的战略资源。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普及,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算力板块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赛道”,其未来增长潜力值得深入分析。

二、全球与中国算力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一)全球市场:持续高增长,2030年或超7000亿美元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2024年发布的《全球算力市场追踪报告》,2024年全球算力市场规模约为3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报告预测,2025-2030年全球算力市场将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7200亿美元。其中,AI算力(包括训练与推理)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占比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55%。

(二)中国市场:政策与需求双驱动,2030年或达8万亿元

中国算力市场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2023年数据,2023年中国算力市场规模约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预计2025-2030年,中国算力市场CAGR将保持20%以上,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启动的国家级算力枢纽建设,计划投资超1.3万亿元,将东部算力需求转移至西部,优化算力资源布局;
  • AI大模型应用: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要海量算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如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的实时数据处理需求,拉动边缘算力与云端算力的协同增长。

三、算力板块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AI技术迭代:训练与推理算力需求爆发

AI大模型(如GPT-4、Claude 3)的训练需要海量算力。例如,训练一个1万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约10^23次浮点运算,相当于1万台英伟达A100 GPU运行1个月。随着模型参数规模从“百亿级”向“万亿级”扩张,训练算力需求年增长率超过30%

推理算力(即大模型应用时的实时处理能力)随着AI落地场景的普及(如智能驾驶、智能客服、生成式AI),增长速度更快。例如,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源数据,依赖低延迟的边缘算力;生成式AI(如ChatGPT)的用户交互需要实时响应,依赖高并发的推理算力。预计2025-2030年,推理算力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占AI算力市场的70%。

(二)数字经济转型:各行业算力需求渗透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约30万亿美元,占GDP的35%),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制造业、金融业、医疗业)需要大量算力支持:

  •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收集设备数据,进行实时故障预测与优化,需要边缘算力(工厂内服务器)与云端算力(云计算中心)协同;
  • 金融业:量化交易系统需要高频数据处理(如每秒处理10万笔交易),依赖低延迟的算力基础设施;
  • 医疗业:医学影像诊断(如CT、MRI)需要AI模型分析图像,依赖高算力的GPU服务器。

(三)政策支持:全球各国加大算力投资

各国政府均将算力视为战略资源,出台政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3年)要求提升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东数西算”工程计划在西部建设10个国家级算力枢纽,优化算力布局;
  • 美国:CHIPS法案(2022年)投资52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发,重点支持算力芯片(如GPU、TPU)生产;《2024年人工智能法案》要求加强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欧盟:《数字主权法案》(2023年)计划投资1000亿欧元用于算力建设,目标是2030年欧盟算力占全球30%。

四、算力板块的细分领域机会

(一)训练算力:高端芯片与算力集群

训练算力主要依赖高端加速芯片(如英伟达H100 GPU、华为昇腾910 NPU)和大规模算力集群(如英伟达DGX SuperPOD、华为Atlas 900)。例如,英伟达H100 GPU的FP8算力达到320 TFLOPS,是训练大模型的“黄金标准”;华为Atlas 900集群由数千颗昇腾910芯片组成,算力达到100 EFLOPS,支持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二)推理算力:边缘与云端协同

推理算力需要低延迟、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分为边缘算力(如智能终端、工业设备中的芯片)和云端算力(如云计算中心的服务器):

  • 边缘算力: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如智能摄像头的行人识别、工业传感器的温度监测),代表芯片有地平线Journey系列(智能驾驶)、寒武纪思元370(智能医疗);
  • 云端算力:用于高并发的AI应用(如ChatGPT的用户交互),代表芯片有英伟达A10 GPU(云计算)、AMD MI300 GPU(微软Azure)。

(三)算力芯片: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

算力芯片是算力板块的“核心壁垒”,占算力基础设施成本的40%以上。当前,全球算力芯片市场由英伟达(80%份额)、AMD(15%)、英特尔(5%)主导,但中国厂商正在加速追赶:

  • 华为昇腾:昇腾910 NPU的FP16算力达到256 TFLOPS,与英伟达A100相当,应用于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的训练;
  • 寒武纪:思元590 GPU的FP16算力达到192 TFLOPS,专注于AI推理,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客服等领域;
  • 百度昆仑:昆仑3芯片的FP16算力达到200 TFLOPS,用于文心一言的推理,市场份额约5%。

五、算力板块的竞争格局

(一)全球格局:英伟达主导,AMD、英特尔追赶

  • 英伟达:凭借H100 GPU和DGX Cloud算力服务,占据AI算力市场的80%份额,客户包括OpenAI、Anthropic等大模型厂商;
  • AMD:以MI300 GPU(FP8算力400 TFLOPS)抢占市场,2024年AI算力芯片份额约15%,客户包括微软、亚马逊;
  • 英特尔:推出Gaudi 2 TPU(FP16算力275 TFLOPS),专注于AI推理,市场份额约5%,客户包括谷歌、Meta。

(二)中国格局:国产厂商加速崛起

  • 华为:昇腾系列芯片占据中国AI算力市场的15%份额,同时提供算力集群(Atlas 900)和算力服务(华为云);
  • 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占据中国推理算力市场的10%份额,专注于边缘算力;
  • 百度:昆仑系列芯片占据中国推理算力市场的5%份额,用于文心一言的推理。

六、算力板块的风险因素

(一)芯片短缺与技术依赖

高端算力芯片(如英伟达H100)的生产依赖先进制程(5nm、3nm),而先进制程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台积电、三星,存在短缺风险。此外,中国厂商在高端芯片设计(如GPU架构)、制造(如先进制程)方面仍依赖国外,面临美国出口限制(如H100对中国禁售)的风险。

(二)技术迭代风险

算力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光子计算(利用光信号传输,速度比电子计算快10倍)、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算力比传统计算高指数级)等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替代传统电子计算,导致现有算力基础设施贬值。

(三)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厂商,以及OpenAI、Anthropic等创业公司进入算力板块,市场竞争将加剧,导致算力服务价格下降(如云计算的单位算力成本每年下降10%以上),挤压厂商利润空间。

七、结论:算力板块是未来10年的“黄金赛道”

算力板块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石”,支撑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25-2030年,全球算力市场规模将保持15%的CAGR,中国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核心投资逻辑

  • 驱动因素:AI技术迭代(训练与推理算力需求爆发)、数字经济转型(各行业算力渗透)、政策支持(全球算力投资);
  • 细分机会:推理算力(AI应用普及)、边缘算力(物联网发展)、国产算力芯片(国产替代);
  • 关注厂商:英伟达(高端算力)、华为(国产芯片)、寒武纪(推理算力)、地平线(边缘算力)。

尽管存在芯片短缺、技术迭代等风险,但算力板块的长期增长逻辑不变,是未来10年值得重点布局的“黄金赛道”。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