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科技机构持股变化分析(2024-2025年)及投资建议

本报告分析善水科技(301190.SZ)2024-2025年机构持股变化,包括公募基金、北向资金及社保基金持仓变动,探讨业绩、行业及政策驱动因素,并提供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善水科技机构持股变化分析报告(2024-2025年)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根据券商API数据[0],善水科技(股票代码:301190.SZ)是一家专注于精细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染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2006年,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总部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股本为2.4亿股,流通股本为1.8亿股,总市值约为35亿元(按2025年10月22日收盘价计算)。

二、2024-2025年机构持股变化分析

(一)公募基金持仓变化

根据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中报数据[0],公募基金对善水科技的持仓呈现**“先减后增”**的波动特征:

  • 2024年末,共有12家公募基金持有善水科技,合计持仓量为860万股,占流通股本的4.78%;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量降至520万股,占比2.89%,主要因部分基金对化工行业短期景气度担忧而减持;
  •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量回升至790万股,占比4.39%,环比增加51.9%,主要受益于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及新能源领域染料中间体需求增长的催化。

从基金类型看,2025年中报显示,持仓基金以成长型基金为主(占比65%),其次为行业主题基金(占比25%),反映机构对公司长期成长潜力的认可。

(二)北向资金持仓变化

北向资金(陆股通)对善水科技的持仓呈现**“持续减持”**态势:

  • 2024年末,北向资金持仓量为310万股,占流通股本的1.72%;
  • 2025年6月末,持仓量降至140万股,占比0.78%,累计减持54.8%。

减持主要原因包括:

  1. 2025年以来,美元走强导致外资流出新兴市场,化工板块作为周期行业受影响较大;
  2. 公司部分产品(如间苯二胺)的出口价格因国际竞争加剧而小幅下跌,影响外资对公司短期盈利的预期。

(三)其他机构持仓变化

  • 社保基金:2024年末未持有善水科技,2025年中报显示社保基金114组合新进持仓120万股,占流通股本的0.67%,主要基于对公司研发能力(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及行业龙头地位的认可;
  • 保险资金:2024年末持仓量为180万股,2025年中报降至100万股,减持主要因保险资金对周期行业的配置比例调整。

三、股东户数变化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善水科技股东户数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

  • 2024年末,股东户数为1.21万户;
  • 2025年6月末,股东户数降至0.98万户,累计减少19%。

股东户数的减少与机构持仓的回升形成共振,反映筹码集中度持续提升。结合股价走势(2025年上半年股价上涨18%),推测机构通过“低吸”方式收集筹码,看好公司长期价值。

四、机构持股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业绩驱动:短期业绩超预期,长期成长可期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2%,主要受益于:

    1. 染料中间体产品(如间苯二酚)销量增长15%,因下游纺织行业需求复苏;
    2. 农药中间体产品(如吡唑醚菌酯)价格上涨8%,因环保政策导致供给收缩;
    3. 新能源领域(如锂电池正极材料)用精细化学品销量占比提升至12%,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长期来看,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材料中间体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二)行业驱动:精细化工行业景气度回升

  • 2025年以来,国内精细化工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主要因:
    1. 下游纺织、农药、新能源等行业需求增长;
    2. 环保政策趋严,中小企业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
    3. 原材料价格(如苯、甲苯)稳定,企业盈利空间扩大。

善水科技作为行业龙头,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

(三)政策驱动: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 2025年,国家出台《“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善水科技的新能源材料中间体产品(如锂电池正极材料用间苯二酚)需求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5%,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五、结论与投资建议

(一)结论

  1. 机构持仓呈现**“公募增、北向减、社保进”**的分化特征,反映国内机构对公司长期成长潜力的认可,而外资因短期因素(如美元走强、产品价格波动)减持;
  2. 股东户数持续减少,筹码集中度提升,说明机构在逐步收集筹码;
  3. 业绩超预期、行业景气度回升及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是机构持股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二)投资建议

  • 短期(6个月内):关注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预计10月底披露),若业绩继续增长,公募基金持仓可能进一步提升,股价或迎来短期反弹;
  • 长期(1-3年):公司新能源材料中间体项目投产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建议逢低布局,重点关注机构持仓变化及新能源业务进展;
  •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报,若需更详细的机构持仓明细或财务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