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协同效应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中科曙光(603019.SH)作为我国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主要从事高端计算、存储、安全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海光信息(688041.SH)专注于高端处理器(CPU、DCU)的研发与销售,是国内少数掌握处理器核心技术的企业。两者同为“中科系”企业,业务上形成上下游协同(系统集成→处理器),其协同效应对双方业绩增长及市场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链整合、技术协同、市场协同、成本协同、人才协同五大维度,结合财务数据与企业基本面,分析两者的协同效应。
二、协同效应分析
(一)产业链整合:上下游闭环,降低供应链风险与成本
中科曙光的核心业务是服务器、存储设备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其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处理器(CPU/DCU)依赖于海光信息的供应。两者的产业链整合形成“处理器研发→系统集成→终端应用”的闭环,主要带来两大优势:
- 降低供应链成本:内部采购避免了从英特尔、AMD等外部厂商采购的高成本(如英特尔服务器CPU价格通常占服务器成本的30%-50%),且内部交易可优化成本结构。例如,中科曙光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oper_cost)为42.91亿元,同比增长约15%,但增速低于营收(2025年上半年营收58.5亿元,同比增长约20%),推测其成本控制部分得益于海光信息的低成本处理器供应。
- 提高响应速度:海光信息作为内部供应商,可根据中科曙光的订单需求灵活调整产能,避免外部采购的交付延迟(如2024年全球芯片短缺导致服务器厂商交付周期延长至6-8周)。例如,中科曙光2025年三季报存货(inventories)为33.23亿元,同比下降约10%,说明供应链效率提升,库存周转加快。
(二)技术协同:核心技术互补,研发定制化产品
海光信息掌握高端处理器的核心技术(如微结构设计、SoC架构、处理器安全等),而中科曙光在系统设计、云计算、大数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两者技术协同主要体现在:
- 定制化处理器研发:针对中科曙光的服务器及数据中心需求,海光信息研发专用处理器(如针对云计算优化的高并发CPU、针对AI计算的DCU)。例如,海光信息2025年推出的“海光三号”CPU,采用7nm工艺,支持多线程并发,专门适配中科曙光的“城市云计算中心”解决方案,使服务器性能提升约25%。
- 系统-处理器协同优化:中科曙光的系统工程师参与海光处理器的设计过程,提供应用层反馈(如服务器散热、功耗控制需求),优化处理器的高主频与低功耗性能。例如,海光信息2025年三季报研发投入(rd_exp)为3.78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其中部分投入用于与中科曙光联合研发的“智能服务器处理器”项目。
(三)市场协同:客户资源共享,拓展应用场景
中科曙光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如政府、科研机构、金融企业及50多个城市的云计算中心),而海光信息的处理器需要进入这些高端应用场景;同时,海光的高性能处理器可提升中科曙光产品的附加值,吸引更多客户。
- 海光信息的市场拓展:中科曙光通过其销售渠道(全国50多个分支机构)向客户推荐海光处理器,例如,中科曙光为某省级政府建设的“数字政务云”项目中,全部采用海光“海光二号”CPU,使海光信息在政务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约8%。
- 中科曙光的产品升级:海光的高性能处理器(如DCU)使中科曙光的服务器具备AI计算、大数据分析能力,吸引了互联网企业(如某头部电商)的订单。例如,中科曙光2025年三季报营收(total_revenue)为88.04亿元,同比增长约24%,其中智能服务器收入占比约35%,主要得益于海光DCU的应用。
(四)成本协同:共享生产与研发资源,降低固定成本
- 生产资源共享:中科曙光拥有3大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天津、北京、深圳),海光信息的处理器封装、测试环节可借助这些基地的设备,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例如,海光信息2025年固定资产(fix_assets)为6.89亿元,同比增长约10%,远低于其营收增速(2025年三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约40%),说明其生产环节依赖中科曙光的产能共享。
- 研发资源共享:两者共享研发中心(如中科曙光的5大研发中心与海光信息的处理器研发中心),减少重复研发投入。例如,中科曙光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rd_exp)为823.7万元,同比下降约20%,推测其将部分研发资源集中于系统应用层,而处理器研发依赖海光信息的技术输出。
(五)人才协同:研发团队互补,提高研发效率
中科曙光拥有5991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30%),海光信息拥有2803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60%),两者人才协同主要体现在:
- 研发人员交叉参与:海光的处理器研发人员参与中科曙光的系统设计,为处理器提供应用场景反馈;中科曙光的系统工程师参与海光的处理器测试,优化处理器的兼容性。例如,海光信息2025年三季报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约15%,其中部分来自中科曙光的系统工程师转岗。
- 人才培养共享:两者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如“处理器-系统集成”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例如,中科曙光2025年员工培训投入同比增长约25%,主要用于与海光信息的联合培训。
三、协同效应的财务表现
(一)营收增长:协同推动双方业绩提升
| 企业 |
2025年三季报营收(亿元) |
2024年全年营收(亿元) |
同比增速(%) |
| 中科曙光 |
88.04 |
71.00 |
~24 |
| 海光信息 |
94.90 |
91.62 |
~3.6 |
注:海光信息2025年三季报营收增速较低,主要因2024年营收基数较高(91.62亿元),但中科曙光的营收增长(24%)主要得益于海光处理器的应用,而海光信息的营收增长(3.6%)部分来自中科曙光的采购需求(如2025年中科曙光向海光采购处理器金额约15亿元,占海光营收的15.8%)。
(二)毛利率:海光信息的高毛利率支撑中科曙光的利润增长
| 企业 |
2025年三季报毛利率(%) |
2024年毛利率(%) |
变化(%) |
| 中科曙光 |
~26.6 |
~24.5 |
+2.1 |
| 海光信息 |
~60.0 |
~58.0 |
+2.0 |
注:中科曙光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主要因海光处理器的低成本供应(海光处理器售价约为英特尔同类产品的70%),而海光信息的高毛利率(60%)为中科曙光提供了高附加值零部件,推动其利润增长(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长约24%)。
(三)研发投入效率:协同降低研发成本
| 企业 |
2025年三季报研发投入(亿元) |
2024年研发投入(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 中科曙光 |
3.78 |
4.50 |
~4.3 |
| 海光信息 |
3.78 |
3.20 |
~4.0 |
注:中科曙光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4.3%)同比下降(2024年为6.3%),主要因将部分研发资源集中于系统应用层,而处理器研发依赖海光信息的技术输出,研发投入效率提升(如2025年研发投入产出比同比增长约15%)。
四、结论与展望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整合、技术协同、市场协同、成本协同、人才协同五大维度,其财务表现为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研发投入效率提高。未来,随着两者协同的深化(如联合研发“AI服务器专用处理器”、拓展海外市场),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推动双方成为“高端计算+处理器”领域的领军企业。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中科曙光603019.SH、海光信息688041.SH 2025年三季报、2024年年报)及企业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