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对福耀玻璃产品需求的影响,包括总量扩张、结构升级与价值提升,探讨福耀的应对策略及财务影响。
福耀玻璃(600660.SH)作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企业,其核心业务为汽车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挡风玻璃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NEV)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福耀的产品需求正经历量的扩张、价的提升、结构的升级三大变革。本报告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与福耀业务布局,分析需求变化的驱动因素、具体表现及财务影响。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国市场销量占全球60%以上,达850万辆,同比增长36%。2024年,中国NEV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至65%。NEV市场的高速增长直接带动汽车玻璃需求的总量扩张——每辆新能源汽车需配套约4-6块核心玻璃(前挡、侧窗、后挡、天窗等),传统燃油车的玻璃需求约为3-5块,因此NEV销量的增长将直接推动福耀玻璃销量的提升。
随着NEV渗透率(占新车销量比例)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3年的36%(中国市场),传统燃油车的存量市场正逐步被替代。福耀作为传统燃油车玻璃的龙头(全球份额约30%),其存量市场的玻璃更换需求将逐步向NEV转移,进一步扩大需求基数。
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特性,改变了汽车玻璃的功能定位与价值构成,推动福耀产品从“功能件”向“电子件+结构件”转型。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趋势(如自动驾驶、车机交互)要求玻璃集成更多电子元件,推动福耀产品向“智能玻璃”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对重量敏感,玻璃轻量化是重要方向。福耀通过材料创新(如使用超薄铝硅玻璃,比传统玻璃轻30%)和设计优化(如一体化天窗玻璃,减少拼接件重量),降低玻璃重量。例如,特斯拉Model Y的全景天窗玻璃采用福耀的“一体化成型技术”,重量比传统天窗轻25%,续航里程提升约10公里。
福耀2023年研发投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70%用于新能源汽车玻璃的研发。重点布局智能玻璃、轻量化玻璃、电池防护玻璃三大方向,已获得相关专利200余项。例如,其“可折叠玻璃”技术可实现汽车侧窗的折叠功能,适用于未来的“无座舱”新能源车型,目前已与小米汽车、华为问界等厂商展开合作。
福耀通过“提前介入+定制化服务”,拓展新能源汽车客户群。目前,福耀已成为特斯拉、比亚迪、小鹏、蔚来、宁德时代等NEV龙头的核心供应商,占其玻璃采购量的60%以上。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玻璃需求全部由福耀供应,单车配套价值约1800元(传统燃油车约1200元)。
福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的地区(如上海、深圳、合肥、西安)扩建产能,2023年新增产能1000万套/年,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例如,合肥工厂(2024年投产)将配套蔚来、比亚迪等厂商,产能规模达300万套/年。
新能源汽车业务占福耀总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10%提升至2023年的35%,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单车配套价值的提升(NEV比传统燃油车高20%-30%)推动福耀收入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玻璃收入达120亿元,同比增长45%,占总收入的35%;利润贡献占比达40%,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引擎。
若全球或中国NEV销量增长放缓(如政策退坡、充电设施不足),将直接影响福耀新能源汽车玻璃的需求。
塑料玻璃(如聚碳酸酯PC玻璃)具有更轻、更耐冲击的特性,可能替代传统玻璃。若PC玻璃的成本下降(目前比传统玻璃高50%),将对福耀的玻璃业务构成威胁。
随着新能源汽车玻璃需求增长,康宁、旭硝子等国际厂商及国内新进入者(如信义玻璃)将加大投入,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与特性变革,推动福耀产品需求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福耀通过产品创新、客户拓展、产能布局,已在新能源汽车玻璃领域建立起技术与市场优势。未来,随着NEV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达50%),福耀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成为公司收入与利润的核心来源。
尽管面临技术替代与竞争加剧的风险,但福耀的研发投入与客户绑定策略(如与特斯拉、比亚迪的长期合作)将支撑其在新能源汽车玻璃市场的领先地位。预计2025年,福耀新能源汽车玻璃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50%以上,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