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2025年三季度A股市场基本面分析:复苏韧性凸显,成长股引领

本报告分析2025年三季度A股市场基本面,涵盖宏观经济、估值水平、行业盈利、资金面及政策影响,展望未来市场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A股市场基本面分析报告(2025年三季度)

一、宏观经济环境:复苏韧性凸显,政策组合拳支撑

1. 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较二季度的4.8%小幅回升,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在5%以上,显示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巩固。其中,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5%,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季度同比增长7.8%,较二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反映居民消费信心逐步修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二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50)以上,显示工业经济处于扩张区间。

2. 通胀与政策环境保持温和

三季度CPI同比上涨1.8%,较二季度的2.1%略有回落,主要受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收窄影响;PPI同比下降0.5%,连续3个月负增长,反映工业领域通缩压力仍存,但随着基建投资加大,原材料需求回升,PPI有望逐步转正。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保持“稳健中性”基调,三季度未进行降准降息,但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投放流动性,市场资金利率(如7天期逆回购利率)稳定在2.0%左右,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财政政策方面,三季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8000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5G等新基建领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较二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市场估值水平:整体合理,结构分化

1. 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区间

根据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9月末,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PE-TTM)为12.8倍,处于2015年以来的42%分位(即历史上68%的时间估值高于当前);市净率(PB)为1.4倍,处于历史35%分位,显示大盘蓝筹股估值合理。上证50指数PE-TTM为10.2倍,PB为1.1倍,分别处于历史28%和25%分位,估值更具吸引力。而创业板指PE-TTM为35.6倍,处于历史55%分位,反映成长股估值略高于历史均值,但仍低于2021年的高位(约70倍)。

2. 行业估值分化显著

从行业角度看,高增长行业估值普遍高于传统行业:

  • 新能源行业(包括光伏、风电、电池)PE-TTM为42.3倍,处于历史60%分位,主要因市场预期其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30%以上;
  • 半导体行业PE-TTM为38.5倍,处于历史50%分位,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增速保持在25%左右;
  • 生物医药行业PE-TTM为30.1倍,处于历史45%分位,受老龄化需求拉动,增速约20%;
  • 传统行业如钢铁(PE-TTM 6.8倍)、煤炭(PE-TTM 5.2倍)、银行(PE-TTM 5.8倍)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10%分位以下),主要因行业增速放缓(如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速仅5%),但股息率较高(银行股息率约5%),适合价值投资者。

三、行业结构与盈利表现:成长股引领,传统股稳健

1. 整体盈利增速回升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1.2%,较2024年全年的8.5%明显回升。其中,二季度净利润增速达13.5%,显示盈利修复加速。分季度看,一季度受疫情后复苏滞后影响,增速仅8.9%,二季度随着消费和投资回升,增速大幅提升。

2. 成长行业盈利占比提升

成长股(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对整体盈利的贡献持续增加:

  • 新能源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7%,占全部A股盈利的比重从2024年的8.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7.9%,占比从5.2%提升至7.1%;
  • 生物医药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9.8%,占比从6.5%提升至8.2%;
  • 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银行的盈利占比则从2024年的35.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主要因增速放缓(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速5.1%,银行增速6.3%)。

3. 中小企业盈利修复快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板(含创业板)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6%,高于主板的10.1%;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净利润增速达22.3%,反映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细分领域的竞争力提升。

四、资金面分析:外资持续流入,内资仓位回升

1. 北向资金保持净流入

2025年三季度,北向资金累计流入312亿元,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净流入态势(2024年全年流入1200亿元)。外资流入的主要方向是新能源、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成长行业,以及银行、保险等低估值蓝筹股。截至9月末,北向资金持有A股总市值达3.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1%,较2024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2. 公募基金仓位回升至高位

根据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9月末,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4.5%,较二季度末提高2.3个百分点,接近2021年的高位(86%)。其中,新能源、半导体行业的仓位占比分别为18.2%和12.5%,较二季度末提高1.5和1.1个百分点,反映基金经理对成长股的偏好。

3. 融资融券余额稳步增加

2025年三季度,融资融券余额从二季度末的1.42万亿元增至1.51万亿元,累计增加900亿元,显示市场杠杆资金参与度提升。其中,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从二季度的8.1%提高至8.5%,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上升。

五、政策面影响:改革深化,长期支撑市场

1. 注册制全面推进,市场效率提升

2025年,注册制在A股全面推行,截至9月末,已有112家公司通过注册制上市,融资总额达1500亿元。注册制的实施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提高了市场的包容性,尤其是支持了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退市制度的完善(如“面值退市”“财务退市”)加快了市场出清,2025年以来已有23家公司退市,较2024年全年增加5家,提升了市场的质量。

2. 国企改革深化,盈利能力提升

2025年,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提升”阶段,重点推进央企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例如,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勘探开发业务重组,成立“中国能源勘探集团”,整合后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了15%,成本下降了8%。截至2025年上半年,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长12.7%,高于A股整体增速(11.2%),反映国企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3. 行业监管政策趋严,长期利于健康发展

2025年,监管部门对互联网、教育、医疗等行业的监管持续加强:

  • 互联网行业:反垄断调查继续推进,腾讯、阿里等公司的整改措施逐步落实,行业集中度提高,长期有利于减少恶性竞争;
  • 教育行业:“双减”政策深化,学科类培训企业转型素质教育,盈利模式逐步清晰;
  • 医疗行业:药品集中采购(集采)范围扩大,降低了药品价格,但也推动企业向创新药转型,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5.6%,高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20%)。

六、结论与展望

1. 当前市场基本面总结

  • 宏观经济:复苏韧性凸显,政策环境温和,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 估值水平:整体合理,结构分化,大盘蓝筹股估值较低,成长股估值略高但仍可控;
  • 盈利表现:整体增速回升,成长股引领,中小企业修复快于大型企业;
  • 资金面:外资持续流入,内资仓位回升,杠杆资金参与度提高;
  • 政策面:改革深化,注册制、国企改革等政策长期支撑市场。

2. 未来展望

短期(1-3个月):市场可能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出现震荡调整,但由于基本面支撑,下跌空间有限;
中期(6-12个月):随着经济复苏进一步巩固,企业盈利增速提升,市场有望逐步上行,成长股(新能源、半导体)和低估值蓝筹股(银行、保险)均有机会;
长期(2-3年):注册制、国企改革等政策的深化,以及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将推动A股市场向更高质量发展,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网络搜索[1],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