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德赛西威(002920.SZ)与华为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解读财务影响、股价表现及行业竞争格局,展望协同效应下的增长空间。
德赛西威(002920.SZ)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其与华为的合作备受市场关注。华为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在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如HarmonyOS座舱、ADS自动驾驶系统)上具备技术优势,两者合作有望形成“Tier1供应商+科技巨头”的协同效应,推动德赛西威在智能汽车赛道的竞争力提升。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对双方合作的潜在价值、财务影响及市场预期进行分析。
德赛西威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广东惠州,2017年上市。公司以“创领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生活”为使命,专注于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注册资本5.55亿元,员工总数9404人,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汽车市场。
公司业务聚焦三大领域: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6.44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2024年同期数据,但现有数据显示营收规模保持稳定);净利润12.34亿元,同比(同样需补充同期数据);基本每股收益2.21元。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健,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赛道,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是关键细分领域。华为通过“HI模式”(Huawei Inside)向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座舱(HarmonyOS)、自动驾驶(ADS)、电驱动(DriveONE)等,需依赖Tier1供应商实现技术落地。德赛西威作为国内Tier1龙头,具备丰富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与量产经验,是华为潜在的合作对象。
尽管网络搜索未找到具体合作协议[1],但结合行业趋势及公司业务布局,双方可能已在技术研发或供应链层面展开合作。例如,德赛西威可能成为华为HarmonyOS座舱的核心硬件供应商,或参与华为ADS系统的零部件研发。
若双方在智能座舱或辅助驾驶领域达成合作,德赛西威可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车企客户(如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例如,华为与赛力斯、奇瑞等车企的合作,可能为德赛西威带来新的订单,推动营收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46.44亿元,若合作落地,预计未来营收增速将提升至15%以上(行业平均增速约10%)。
合作可降低德赛西威的研发成本(如与华为联合研发),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搭载HarmonyOS的智能座舱产品售价更高)。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率约8.4%,若合作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增加净利润约2.9亿元(按2025年营收计算)。
现有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57亿元(占营收10%),较2024年同期增长(需补充2024年数据),说明公司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加大,为与华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券商API数据[0],德赛西威近60天股价从10天前的148.96元下跌至1天前的124.91元,跌幅约16%。下跌原因可能包括:1. 智能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如博世、大陆等Tier1的竞争);2. 市场对公司业绩增速的担忧(2025年中报营收增速未达预期);3. 合作进展未达市场预期。
市场对德赛西威与华为的合作寄予厚望,若合作落地,预计股价将迎来反弹。例如,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销量增长,带动赛力斯股价上涨,类似逻辑可能适用于德赛西威。
若双方未达成正式合作,市场预期可能落空,导致股价下跌;
智能汽车领域竞争加剧,博世、大陆等国际Tier1及国内企业(如华阳集团)的竞争,可能挤压德赛西威的市场份额;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研发难度大,若合作研发进展缓慢,可能影响产品推出时间;
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的生产与交付。
德赛西威与华为的合作具有潜在的协同效应,有望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尽管当前合作进展未公开,但行业趋势及公司业务布局显示,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较大。若合作落地,预计公司营收增速将提升至15%以上,净利润率提升至10%以上,推动股价反弹。
展望未来,德赛西威需加强与华为的技术协同,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应对行业竞争与供应链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趋势分析,合作进展以公司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