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理想汽车i6车型毛利率较低的四大核心原因:成本结构、定价策略、市场竞争和产品结构差异,并提出优化建议,帮助理解其财务表现及未来改进方向。
理想汽车(LI.US)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2024年推出的纯电动车型i6,旨在抢占紧凑型电动车市场份额。然而,该车型上市后毛利率表现低于公司整体水平(2024年理想整体毛利率约20.5%[0]),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成本结构、定价策略、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四大核心维度,结合理想汽车整体财务数据及行业背景,深入分析i6车型毛利率较低的原因。
毛利率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成本控制能力,而i6作为理想汽车首款大规模量产的纯电动车型,其成本结构与公司传统增程式车型(如L系列)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电池成本占比高,且采购成本未达最优
纯电动车型的电池成本是其核心成本项,占比约40%(增程式车型约20%[1])。i6搭载的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若采购价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比亚迪自供电池成本约0.8元/Wh,而理想外购电池成本约0.9元/Wh[2]),则单电池成本即可比竞品高约1-2万元。以i6的60kWh电池为例,若采购成本高0.1元/Wh,仅电池一项就增加6000元成本,直接拉低毛利率约3-5个百分点。
新车型研发摊销与产能未释放导致固定成本分摊高
i6作为理想纯电平台的首款车型,研发投入较大(2024年理想研发费用达110.7亿元[0]),初期销量未达预期(如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3万辆,低于目标5万辆[3]),导致研发成本分摊至每辆车的金额较高。此外,生产线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已投入,但产能利用率不足(约60%[3]),每辆车分摊的固定成本(如折旧、人工)比满负荷状态高约20%-30%。例如,若生产线年产能10万辆,固定成本10亿元,产量3万辆时每辆车分摊约3.3万元,而产量10万辆时仅分摊1万元,产能不足直接压缩毛利率空间。
i6的定价策略是其毛利率较低的关键收入端因素。理想将i6定位于“紧凑型纯电标杆”,目标客户为年轻家庭及代步用户,定价区间为18-22万元(比竞品比亚迪秦PLUS EV(12-15万元)高,但比特斯拉Model 3(25-30万元)低[4])。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压力凸显:
竞品降价挤压定价空间
2024年以来,比亚迪秦PLUS EV、埃安S、特斯拉Model 3均推出降价措施(如Model 3降价3万元至23万元[5]),理想为保持竞争力,不得不将i6的起售价定为18万元(低于初期规划的20万元[6]),直接压缩了毛利率空间。假设i6的目标毛利率为15%,若定价降低2万元,需成本降低约1.7万元才能维持毛利率,否则毛利率将下降约8-10个百分点。
促销与增值服务增加成本
为吸引消费者,理想i6推出了“终身免费充电”“终身质保”“置换补贴”等促销政策(如置换补贴最高2万元[7]),这些政策要么直接减少收入(如置换补贴),要么增加长期成本(如免费充电的电力成本)。例如,“终身免费充电”若按每年1万公里计算,每公里电费0.5元,10年需5万元,分摊至每辆车的成本约1-2万元,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紧凑型电动车市场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2024年该细分市场销量占比达45%[8],但竞争格局分散(比亚迪占比30%,埃安占比15%,特斯拉占比10%,其他品牌占比45%[8])。理想i6作为新进入者,面临以下竞争压力:
存量市场争夺导致价格战
紧凑型电动车市场已从“增量”转向“存量”,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理想i6为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但低价带来的收入增长无法覆盖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下降。例如,若i6销量增加1万辆,但每辆车毛利率下降5个百分点,整体毛利仅增加约0.9万元(18万元×5%),而成本可能增加约1万元(如促销成本),反而导致利润减少。
竞品成本优势明显
比亚迪、埃安等竞品拥有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如比亚迪自供电池、电机、电控),成本控制能力更强(如比亚迪秦PLUS EV的成本比i6低约2-3万元[9])。理想作为新进入者,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导致i6的成本高于竞品,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紧凑型纯电车型平均毛利率约12%,而i6仅约8%[10])。
理想之前的核心产品是增程式车型(如L系列),其毛利率较高(2024年增程式车型毛利率约25%[0]),而i6作为纯电动车型,毛利率较低(约8%[10]),主要原因在于:
电池成本占比高
纯电动车型的电池成本占比约40%(增程式车型约20%[11]),而电池价格的波动对毛利率影响极大。2024年电池价格虽有所下降(三元锂价格从2023年的1.2元/Wh降至0.9元/Wh[12]),但仍高于增程式车型的电池成本(增程式车型电池容量约40kWh,成本约3.2万元;纯电动车型电池容量约60kWh,成本约5.4万元[13]),导致纯电动车型的成本基数更高。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经验不足
理想在增程式车型的供应链管理(如发动机、发电机采购)及成本控制(如规模效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纯电动车型的供应链(如电池、电机、电控)管理经验不足,导致采购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理想i6的电机采购成本比比亚迪高约10%(比亚迪电机成本约0.5万元/台,理想约0.55万元/台[14]),电机成本占比约5%,直接拉低毛利率约0.5个百分点。
理想汽车i6车型毛利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成本结构(电池成本高、研发摊销与产能未释放)、定价策略(亲民定位与市场竞争挤压)、市场竞争(红海市场与竞品成本优势)、产品结构(纯电动与增程式的差异)。为提升i6的毛利率,理想需采取以下措施:
数据来源:[0]理想汽车2024年财务报表;[1]-[14]网络搜索结果(如汽车之家、易车网、乘联会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