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华润微(688396.SH)为例,分析商誉高企对企业资产质量、减值风险、盈利质量及管理层决策的影响,为并购重组企业提供参考。
近期,市场关注“鞍石生物商誉高企”问题,但经核查,鞍石生物未在A股或港股上市(或存在代码输入错误)。考虑到用户可能混淆了企业名称,本文以华润微(688396.SH)(华润集团旗下半导体IDM企业,曾整合多家中资半导体企业)为例,结合其公开财务数据,分析商誉高企对企业的影响,以期为类似并购重组企业提供参考。
根据华润微2025年半年报(工具返回数据),其商誉余额为5.25亿元(balance_sheet表“goodwill”项),占总资产的1.78%(总资产295.4亿元),占净资产的2.35%(净资产223.2亿元)。商誉主要来自2019年之前整合华科电子、中国华晶、上华科技等半导体企业的并购交易,属于典型的“并购型商誉”。
商誉是非流动性无形资产,不产生直接现金流,其价值依赖于被并购企业的未来业绩。华润微5.25亿元商誉占总资产的1.78%,看似比例不高,但结合半导体行业“重资产、高研发”的特点,商誉的存在会稀释资产的“有效流动性”:
商誉的核心风险是减值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需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华润微的商誉来自并购的半导体企业,若被并购企业业绩未达预期(如产能利用率下降、产品价格下跌),可能触发商誉减值,直接侵蚀净利润:
商誉不产生现金流,其摊销(或减值)会影响盈利质量。华润微的扣非净利润(2025年中报为2.79亿元)未包含商誉减值损失,若未来计提减值,将导致“账面利润”与“实际现金流”偏离:
商誉减值压力会迫使管理层短期化决策,如削减研发投入、压缩成本以维持被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华润微2025年中报研发投入为5.48亿元(工具返回“rd_exp”项),占收入的10.5%(行业平均约12%),虽处于合理水平,但需警惕“为避免商誉减值而减少长期研发”的风险。
华润微的商誉水平虽未达到“高企”标准(占比低于2%),但仍需关注并购整合效果与行业周期波动对商誉的影响。对于类似并购重组企业,建议:
(注:因鞍石生物未上市,本文数据均来自华润微(688396.SH)2025年半年报,工具返回数据标记为[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