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东鹏特饮气泡水的市场定位、渠道布局及中国气泡水市场环境,探讨其竞争格局与增长潜力。东鹏依托渠道优势与品牌协同,气泡水或成新增长点。
东鹏饮料(605499.SH)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饮料企业,202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以能量饮料(东鹏特饮)为核心,逐步构建起能量饮料为主线,电解质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及气泡水等为战略协同的多元产品矩阵,目标从单一品类向综合性饮料集团转型。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东鹏饮料旗下拥有“东鹏气泡水”等多个品牌,产品覆盖全国12个生产基地(广东、广西、安徽、重庆等),销售渠道实现全国地级市100%覆盖,为气泡水等新品类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渠道支撑。
东鹏气泡水定位于健康、天然、便捷的饮用水细分品类,目标客群聚焦年轻消费者(20-35岁),尤其是注重生活品质、追求低热量、无添加饮品的群体。与能量饮料的“功能性”定位形成互补,东鹏气泡水强调“日常补水”场景,如办公室、运动后、休闲时刻等,填补了公司在非功能饮料领域的空白。
依托东鹏饮料现有的全国性销售网络,气泡水主要通过以下渠道销售:
尽管未获取到2023-2025年气泡水市场的最新数据,但根据此前行业报告[1],中国气泡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约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21%,远高于软饮料行业整体5%的增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推动食品产业向营养、健康、功能转型”,气泡水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符合政策导向。同时,年轻群体的消费升级(如“悦己消费”“品质消费”)为气泡水市场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
中国气泡水市场呈现**“巨头主导+新玩家崛起”**的格局:
东鹏饮料在气泡水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东鹏饮料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68.44亿元,同比增长(需结合2024年同期数据,但2025年上半年预告营收增速为35.01%-37.68%),保持高速增长。尽管未披露气泡水的单独收入占比,但从产品矩阵看,气泡水作为战略协同品类,其收入贡献有望随着渠道渗透逐步提升。
气泡水的毛利率通常高于传统饮用水(因包装成本占比高,但原料成本低),预计东鹏气泡水的毛利率在30%-40%之间(高于公司整体26.3%的毛利率)。随着销量提升,规模效应将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东鹏饮料计划通过以下方式推动气泡水增长:
传统饮用水巨头(农夫山泉、怡宝)及新消费品牌(元气森林)占据了气泡水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东鹏作为后来者,需要差异化竞争才能突围,若产品创新不足或渠道拓展缓慢,可能导致市场份额难以提升。
气泡水的包装成本(如PET瓶)占比高,若原材料价格(如塑料、铝)上涨,将挤压毛利率。此外,物流成本(因全国布局生产基地)也可能对盈利造成影响。
尽管气泡水市场增长迅速,但部分消费者对“气泡水=健康”的认知仍需加强,若东鹏未能有效传递“0糖、0卡、天然”的产品价值,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
东鹏特饮气泡水作为公司多元产品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渠道优势、品牌协同及产能保障,具备良好的增长潜力。尽管面临竞争压力,但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产品创新的推动,东鹏气泡水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
从财务角度看,气泡水的高毛利率将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若能实现10%的市场份额(2025年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则气泡水收入有望达到20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能量饮料)。
未来,东鹏饮料需重点关注产品差异化(如功能性气泡水)、渠道深化(如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及品牌营销(如年轻群体的场景化推广),以巩固在气泡水市场的竞争力。
(注:报告中未获取到2023-2025年气泡水市场的最新数据,部分内容基于行业历史数据及公司公开信息推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