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优迅股份(688117.SH)2025年毛利率下滑至56.9%的五大原因: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加剧、产能利用率不足、研发投入增加及产品结构变化,附行业数据与解决方案建议。
优迅股份(全称:四川优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多肽合成与修饰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多肽类创新药药学研究、定制生产服务,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小分子化学药物(如左西孟旦)的代加工与出口业务。公司产品包括注射用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注射液等国内首仿多肽药物,利拉鲁肽、比伐芦定等原料药出口至欧美、印度等市场,终端客户包括费森尤斯、阿拉宾度等知名企业[0]。
根据券商API数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营业成本1.46亿元,毛利率约56.9%(计算公式:(收入-成本)/收入×100%)。但由于缺少2023-2024年完整的毛利率数据(工具未返回),无法直接呈现“连续下滑”的具体幅度。不过,结合多肽药物行业的普遍趋势及公司业务结构,可从以下角度推测毛利率下滑的可能原因。
多肽药物的生产需要大量高端化学原料(如氨基酸、保护剂),且这些原料多依赖进口或少数供应商。近年来,全球化工原料价格受疫情、供应链扰动(如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及环保政策影响,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例如,氨基酸类原料(如精氨酸、赖氨酸)的价格在2023-2025年期间涨幅超过20%[1],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若产品售价未能同步提升,毛利率将被挤压。
多肽药物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仿制药市场。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多肽仿制药赛道(如利拉鲁肽、奥曲肽等品种),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公司作为多肽仿制药的早期进入者,虽有首仿优势,但后续竞品的推出可能导致其产品售价下降。例如,卡贝缩宫素注射液作为公司核心制剂产品,2024年市场价格较2023年下跌约15%[2],直接影响毛利率。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产能投入(如2023年投产的多肽原料药生产线),但产能释放需要时间。若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不足将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厂房租金)上升。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同比增加18%(至2.05亿元),而营业收入仅增长12%[0],单位收入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拉低毛利率。
公司为保持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81亿元,同比增长22%[0])。研发投入中的部分费用(如临床试验、工艺改进)可能分摊至产品成本,导致成本上升。此外,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如多肽创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尚未形成收入,短期内无法对冲成本压力。
公司近年来拓展了小分子化学药物(如左西孟旦)的代加工业务,这类业务的毛利率通常低于多肽药物(代加工毛利率约30%-40%,而多肽原料药毛利率约60%-70%[3])。若小分子业务占比提升,将拉低整体毛利率。例如,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0],可能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
由于缺少2023-2025年连续的毛利率数据及研报分析,上述分析基于现有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推测。若要准确判断毛利率连续下滑的核心原因,需获取以下数据:
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中的详尽财务数据、研报分析及行业对比信息,以进行更精准的分析。
(注:本报告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撰写,因数据局限性,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