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科大讯飞智能医疗业务的收入规模、增长驱动因素及竞争格局,探讨AI+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讯飞星火大模型如何赋能医疗行业。
科大讯飞(002230.SZ)作为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其智能医疗业务是“AI行业应用”板块的核心组成部分,聚焦“AI+医疗”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国内唯一由全国产化算力训练的通用大模型),提供涵盖医疗辅助诊断、医疗影像分析、智能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系统等多场景的解决方案。
从业务模式看,智能医疗业务以TOB(医疗机构、医疗企业)为主,兼顾TOC(消费者医疗设备),例如智能诊断终端、家用医疗监测设备等。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 forecast,智能医疗业务受益于AI技术的深度渗透及政策推动,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成为公司收入结构中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券商API数据[0],科大讯飞2025年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69.89亿元(未经审计),较2024年同期(假设2024年三季度收入为147.73亿元,基于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5%-20%的 forecast)同比增长约15%,符合公司“源头技术驱动业务增长”的战略预期。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智能医疗业务收入,但结合行业惯例及公司业务结构,可通过以下维度估算:
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大模型(70B参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核心驱动。该模型通过深度推理能力,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影像分析、病历生成等任务,例如:
2025年4月,讯飞星火深度推理大模型X1升级,参数更小(70B)但效果比肩国际顶尖模型(如DeepSeek-R1671B),大幅降低了医疗AI的部署成本,推动了医院端的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医疗信息化与AI+医疗发展:
这些政策为科大讯飞智能医疗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速了产品落地与市场拓展。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医生工作量大(平均每位医生年接诊量超1万人次),AI技术可有效提升医疗效率:
科大讯飞凭借技术优势,已与全国300+家三级医院、2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合作,覆盖了从一线城市到县域的广泛市场。
智能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玩家包括:
医疗行业监管严格,智能医疗产品(如AI辅助诊断设备)需通过医疗器械审批(二类或三类),审批周期长(通常1-2年),可能影响产品上市进度;此外,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高,若数据泄露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在智能医疗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医疗AI公司(如迪安诊断)在细分领域(如医疗影像)的技术优势明显,可能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大模型技术迭代快,若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更新速度滞后于竞争对手(如OpenAI的GPT-5、谷歌的Gemini),可能影响医疗应用的效果;此外,医疗AI的可解释性问题(如模型如何得出诊断结论)仍是行业痛点,若无法解决,可能影响医生的信任度。
科大讯飞智能医疗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增长板块,受益于AI技术赋能、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尽管当前收入占比仍较小(约6%-8%),但随着讯飞星火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及智能医疗设备的规模化销售,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一增长曲线”。
展望2026年,若公司能保持15%-20%的收入增长,智能医疗收入占比提升至8%-10%,则智能医疗收入有望突破17-22亿元,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需关注监管政策与竞争格局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智能医疗收入为估算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