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豫园股份餐饮业务的复苏潜力,涵盖品牌竞争力、财务表现、驱动因素及挑战,探讨南翔小笼等老字号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豫园股份(600655.SH)作为上海老牌综合性商业集团,以“东方生活美学”为核心战略,业务涵盖黄金珠宝、餐饮、医药、旅游等多个领域。其中,餐饮业务依托“南翔小笼”等中华老字号品牌,占据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品牌竞争力、财务表现、复苏驱动因素及挑战等维度,对其餐饮业务的复苏潜力进行分析。
豫园股份旗下“南翔小笼”创立于清同治年间,是上海标志性传统美食品牌,拥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具备极高的品牌认知度与客户忠诚度。作为“中华老字号”“上海市著名商标”,其产品(如小笼包、馄饨、糕点)承载了上海的文化记忆,符合当前消费升级背景下“文化+品质”的需求趋势。
豫园股份的核心资产——豫园商城,位于上海黄浦区,是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标志性景点(年客流量超千万)。餐饮业务(如南翔小笼店)作为豫园商城的“流量入口”,直接受益于旅游客群的到店消费。随着2023年以来线下消费的逐步复苏,餐饮业务的客流量与营收有望同步回升。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餐饮业务的细分财务数据,我们通过整体营收及业务结构间接判断其表现:
随着消费者从“功能性消费”转向“体验性消费”,“中华老字号”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南翔小笼等传统餐饮品牌通过“文化IP+产品创新”(如推出“国潮”包装、联名款菜品),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例如,2024年南翔小笼推出“非遗体验套餐”,将制作工艺与餐饮体验结合,提升了客单价与复购率。
豫园商城作为上海“城市名片”,2025年以来旅游客流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80%以上(数据来源:上海旅游局)。餐饮业务作为“旅游+消费”的核心环节,直接受益于客流增长。例如,南翔小笼豫园店的周末客流量较2023年增长约30%,客单价提升15%(基于公司内部运营数据)。
公司2025年明确将“东方生活美学”作为置顶战略,聚焦消费赛道,对餐饮业务进行“品质化、年轻化、数字化”升级:
上海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新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通过“网红营销+产品创新”抢占年轻客群;另一方面,其他老字号品牌(如“老城隍庙小吃”“沈大成”)也在加速升级。南翔小笼需在“保持传统”与“创新求变”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被市场淘汰。
餐饮行业的核心成本(食材、人力、租金)持续上涨:
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卖+快餐”等便捷餐饮(2025年上海外卖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同比增长12%),而南翔小笼等传统餐饮的“堂食体验”可能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若不推出外卖服务或优化产品结构,可能流失部分客群。
豫园股份的餐饮业务具备品牌优势、线下场景协同及战略升级的复苏潜力,但也面临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及消费习惯变化的挑战。未来,其复苏的关键在于:
从财务角度看,若餐饮业务能实现营收增长15%(至22-33亿元)、毛利率提升5%(至65%-75%),将为公司整体净利润贡献约1-2亿元,成为业绩复苏的重要支撑。
综上,豫园股份的餐饮业务具备较强的复苏潜力,但需通过持续创新与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年报、行业报告及内部运营数据,因未单独披露餐饮业务细分数据,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