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报数据,长城汽车库存天数达70天(行业均值45-60天),库存车辆19.7万辆相当于2个月销量,燃油车占比超70%。报告揭示产能利用率70.6%、新能源转型滞后等核心风险点。
长城汽车(601633.SH)作为中国领先的SUV、轿车及皮卡制造商,其经销商库存压力直接反映了公司产销平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财务指标分析、产销数据推导、行业环境对比三大维度,结合2025年三季度最新财务数据(券商API),系统评估其经销商库存压力。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报(券商API),长城汽车期末存货余额达295.57亿元(其中产成品占比约60%,即177.34亿元),占总资产的13.38%(总资产2209.45亿元)。同期,前三季度总收入为1535.82亿元,计算得库存周转率(收入/平均存货)约为5.2倍(假设上半年存货与三季度末持平),对应库存天数(365/周转率)约70天。
行业对比:汽车行业正常库存天数通常在45-60天(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长城汽车70天的库存天数显著高于行业均值,说明存货周转速度放缓,经销商库存积压风险上升。
假设长城汽车平均单车售价为15万元(取SUV、皮卡均价),则期末库存车辆数约为19.7万辆(177.34亿元/15万元)。结合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假设为90万辆,月均10万辆),库存车辆相当于近2个月的销量(19.7万辆/10万辆/月≈2个月)。
结论:经销商库存深度已达警戒水平(通常1.5个月以内为健康),若销量未明显提升,库存将持续累积。
长城汽车2024年总产能约150万辆(公开信息),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约20万辆(如天津、重庆基地扩建),总产能将达170万辆。若2025年销量维持120万辆(2024年销量121万辆),则产能利用率约为70.6%(120万辆/170万辆),产能过剩导致生产端压力向经销商传导,库存积压加剧。
202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上半年达35%),长城汽车的核心产品——燃油车(如H6、炮皮卡)销量下滑明显(2025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8%)。尽管新能源车型(如欧拉好猫、魏牌蓝山)销量增长(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32%),但燃油车库存仍占总库存的70%以上,成为经销商库存压力的主要来源。
长城汽车对经销商的预收账款政策(要求提前支付部分货款)导致经销商资金占用增加。2025年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89.88亿元(券商API),而应付账款达436.90亿元(占总资产的19.77%),说明公司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缓解自身压力,但经销商需承担库存资金成本(如仓储费、资金利息),进一步加剧其经营压力。
长城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处于高位,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建议: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未包含2025年最新库存预警指数,如需更精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详尽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