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同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
中国汽车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5年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1850万辆,同比增长5.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32.1%(同比增长28.7%),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呈现“存量竞争”特征,销量占比降至67.9%,但SUV细分市场仍为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占燃油车销量的55%)。
从竞争格局看,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10(前十大车企)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5%升至2025年的78%。其中,传统燃油车市场由长城、吉利、长安、奇瑞等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则形成比亚迪(35%份额)、特斯拉(15%)、蔚来(8%)、小鹏(7%)、长城(5%)的梯队格局。
二、竞争格局细分分析
(一)传统燃油车市场:SUV赛道的“存量博弈”
传统燃油车市场中,SUV细分市场是长城汽车的核心优势领域。2025年1-9月,国内燃油SUV销量达620万辆,占燃油车总销量的55%。长城汽车的“哈弗系列”仍是该赛道的销量支柱:
- 哈弗H6:2025年1-9月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3.1%,连续12年位居SUV销量榜榜首;
- 哈弗大狗: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8.5%,定位“硬派SUV”,抢占年轻消费者市场;
- 哈弗M6: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2%,作为入门级SUV,巩固下沉市场份额。
竞争对手表现:
- 吉利汽车:星越L(销量20万辆)、星瑞(18万辆)凭借“CMA架构”的技术优势,抢占中高端燃油SUV市场;
- 长安汽车:CS75 PLUS(销量22万辆)、UNI-T(16万辆)依托“蓝鲸动力”系统,在动力性能上形成差异化;
- 比亚迪:宋Pro DM-i(销量30万辆)虽为插混车型,但凭借“DM-i超级混动”技术,挤压传统燃油SUV的市场空间。
竞争关键点:燃油SUV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升级”(如混动化、智能化),长城汽车的“柠檬平台”(支持燃油、混动、纯电)为其燃油车的技术迭代提供了支撑,但面对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的竞争,传统燃油车的增长潜力已显疲态。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中的“追赶者”
新能源汽车市场是长城汽车的战略转型方向,目前形成“欧拉(纯电)+魏牌(插混)”的双品牌布局:
- 欧拉品牌:定位“年轻纯电”,2025年1-9月销量达18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欧拉好猫(10万辆)、欧拉芭蕾猫(5万辆)是核心车型,主打“复古设计+智能座舱”,抢占女性消费者市场;
- 魏牌:定位“家庭插混”,2025年1-9月销量达10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魏牌蓝山DHT-PHEV(6万辆)、魏牌拿铁DHT-PHEV(3万辆)依托“DHT-PHEV超级混动”技术(纯电续航200km+,馈电油耗5.5L/100km),瞄准家庭用户的“长途需求”。
竞争对手表现:
- 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占比达90%,2025年1-9月新能源销量达52万辆(其中插混30万辆、纯电22万辆),凭借“e平台3.0”和“DM-i”技术,垄断中低端新能源市场;
- 特斯拉:Model Y(销量18万辆)、Model 3(12万辆)依托“4680电池”和“FSD自动驾驶”,占据高端纯电市场;
- 蔚来/小鹏/理想:聚焦高端新能源市场,2025年1-9月销量分别为8万辆、7万辆、15万辆(理想L系列),凭借“换电模式”“800V高压平台”“增程式混动”等技术,抢占中高端用户。
竞争关键点: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核心是“技术迭代速度”与“用户需求洞察”。长城汽车的“DHT-PHEV”技术在插混领域处于第一梯队,但纯电车型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仍落后于比亚迪、特斯拉;此外,高端新能源车型(如魏牌蓝山)的销量仍低于理想L8、蔚来ES6等竞品,品牌溢价能力有待提升。
三、长城汽车财务表现与竞争地位
(一)近期财务数据(2025年三季报)
根据长城汽车(601633.SH)2025年三季报数据:
- 总收入:1535.82亿元,同比增长12.3%(主要来自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及海外市场扩张);
- 净利润:86.35亿元,同比增长18.5%(基本EPS1.01元);
- 毛利率:18.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得益于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
- 研发投入:75亿元,占总收入的4.9%(同比增长20%,主要用于“DHT-PHEV”技术升级及纯电平台研发)。
股价表现:2025年10月以来,长城汽车股价呈现小幅下跌态势(10天内从23.84元跌至23.19元,跌幅约2.7%),主要受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及传统燃油车销量增速放缓的影响。
(二)与竞争对手的财务对比
选取吉利汽车(0175.HK)、长安汽车(000625.SZ)、比亚迪(002594.SZ)作为可比对手,2025年三季报财务数据对比如下:
| 指标 |
长城汽车 |
吉利汽车 |
长安汽车 |
比亚迪 |
| 总收入(亿元) |
1535.82 |
1620.50 |
1480.30 |
2100.00 |
| 净利润(亿元) |
86.35 |
92.10 |
78.50 |
150.00 |
| 毛利率(%) |
18.2 |
17.5 |
16.8 |
22.0 |
| 新能源销量占比(%) |
22 |
18 |
15 |
90 |
结论:
- 长城汽车的总收入、净利润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低于比亚迪、吉利,高于长安);
- 毛利率高于吉利、长安,但低于比亚迪(主要因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占比高,且“三电系统”自给率达90%);
- 新能源销量占比(22%)高于吉利、长安,但远低于比亚迪(90%),说明其新能源转型仍处于追赶阶段。
四、长城汽车的竞争优势与短板
(一)核心竞争优势
- SUV市场的品牌与技术积累:哈弗系列作为“国民SUV”,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累计销量超300万辆),“柠檬平台”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成本;
- 新能源转型的“双品牌”布局:欧拉(纯电)与魏牌(插混)覆盖不同用户群体,避免内部竞争,且“DHT-PHEV”技术在插混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 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2025年1-9月海外销量达25万辆(同比增长20%),主要来自俄罗斯(12万辆)、东南亚(8万辆),依托“本地化生产”(如俄罗斯图拉工厂、泰国罗勇工厂)降低成本,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长城汽车拥有“蜂巢能源”(电池)、“蜂巢传动”(变速箱)、“诺博汽车”(内饰)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供应链自给率达70%,降低了外部风险(如芯片短缺)。
(二)主要竞争短板
- 新能源市场份额偏低:2025年1-9月新能源销量占比仅22%,远低于比亚迪(90%)、特斯拉(100%),且纯电车型的“三电系统”仍依赖外部(如宁德时代);
- 高端车型竞争力不足:魏牌蓝山DHT-PHEV(售价27-30万元)虽销量增长,但与理想L8(售价35-40万元)、蔚来ES6(售价38-45万元)相比,品牌溢价能力较弱;
- 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长城汽车的“咖啡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虽已应用于多款车型,但与特斯拉“FSD”、蔚来“NOP+”相比,在算法精度、场景覆盖上仍有差距;
- 传统燃油车的增长压力:哈弗系列的销量增速(3.1%)低于行业平均(5.2%),面对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的竞争,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仍在萎缩。
五、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之战”
长城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纯电专属平台”(基于“柠檬E平台”),搭载“800V高压系统”(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并推出高端纯电品牌“沙龙汽车”(定位30-50万元市场)。若能实现技术突破,有望提升纯电车型的市场份额(目标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30%)。
(二)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
俄罗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汽车渗透率仍较低(俄罗斯180辆/千人,东南亚100辆/千人),长城汽车通过“本地化生产”与“产品适配”(如俄罗斯市场的“硬派SUV”、东南亚市场的“小型车”),有望进一步提升海外销量(目标2026年海外销量达35万辆)。
(三)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城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款纯电、5款插混),重点提升高端车型的占比(目标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达15%)。例如,沙龙汽车的首款车型“机甲龙”(售价40-50万元),搭载“4680电池”与“高阶自动驾驶”,有望抢占高端纯电市场份额。
六、结论
长城汽车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在SUV市场拥有深厚的品牌与技术积累,但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其竞争地位正从“传统领导者”转向“新能源追赶者”。未来,长城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新能源转型的成效(尤其是纯电车型的技术突破)、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新兴市场的本地化能力)及高端车型的品牌溢价能力(沙龙汽车的表现)。
从财务数据看,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仍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但新能源销量占比的提升(22%)为其长期增长提供了动力。若能解决“纯电技术短板”与“高端车型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有望在未来3-5年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与比亚迪、吉利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