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轩高科2025年毛利率16.95%低于行业均值20%的核心原因:原材料成本高企、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过高、价格战传导及产能扩张压力,并提出成本优化与产品升级建议。
国轩高科(002074.SZ)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企业,其毛利率表现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95亿元,营业成本约245亿元,毛利率约16.95%(计算公式:(收入-营业成本)/收入)。若行业平均毛利率按20%(新能源电池行业常规水平)计算,公司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本文将从成本结构、产品结构、竞争环境、产能布局四大维度,结合现有数据与行业常识,分析其毛利率偏低的核心原因。
毛利率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营业成本控制能力。国轩高科2025年三季度营业成本占收入的比例高达83.2%(245亿/295亿),远高于行业平均(约75%-80%),主要源于以下两点:
国轩高科的产品结构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占比约70%),而三元锂电池(占比约30%)的毛利率更高(三元电池毛利率约22%-25%,磷酸铁锂约18%-20%)。磷酸铁锂电池虽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但能量密度较低(约160Wh/kg),主要应用于低端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领域,附加值低于三元电池(能量密度约200Wh/kg,应用于高端乘用车)。
此外,公司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定制化、高端化产品占比低(如无钴电池、固态电池等),难以通过差异化定价提升毛利率。相比之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高端电池(如麒麟电池、刀片电池)占比更高,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向电池环节传导,是国轩高科毛利率偏低的重要外部因素。2025年以来,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大幅降低车型价格(如Model 3降价至20万元以下),并要求电池供应商同步降价(降幅约5%-10%)。国轩高科作为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为维持客户份额,被迫接受降价要求,导致产品均价下降,而成本下降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毛利率进一步压缩。
此外,行业新进入者(如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的产能释放,加剧了市场竞争,进一步压低了电池价格。
国轩高科近年来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如德国、印度、越南等海外基地),短期内固定成本(如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大幅增加。例如,2025年公司资本开支约50亿元(据券商API数据[0]),主要用于新建产能。这些固定成本在产能未完全释放前,将分摊至现有产品,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
此外,海外产能的运营成本(如人工、物流)高于国内,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例如,德国基地的人工成本约为国内的3-4倍,物流成本(如原材料运输)也显著高于国内。
国轩高科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的核心原因是营业成本高企、产品结构低端、价格战挤压及产能扩张的短期压力。为提升毛利率,公司需采取以下措施:
本报告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及行业常识分析,因缺乏行业平均毛利率具体数据、公司原材料成本明细、产能利用率等关键信息,部分结论为推测。若需更精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尽的财务数据与行业对比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