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经销商同店销售额增长分析报告(2023-2025)
一、引言
同店销售额(Same-Store Sales, SSS)是衡量汽车经销商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反映现有门店在排除新店扩张后的收入增长能力,直接体现单店运营质量与客户粘性。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新阶段,经销商群体面临“销量增速放缓、利润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同店销售额的表现成为判断行业健康度的关键风向标。本报告基于2023-2025年行业数据与企业案例,从行业整体趋势、驱动因素拆解、区域差异及企业策略四大维度,深度分析汽车经销商同店销售额的增长逻辑与未来展望。
二、行业整体趋势:从“量增驱动”到“质增驱动”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2025年中期报告[0],2023-202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同店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4.2%,较2020-2022年的6.8%有所放缓,但增长质量显著提升:
- 2023年:受疫情后消费复苏与购置税减免政策刺激,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1%,其中燃油车销量贡献了60%的增长,新能源车型占比仅18%;
- 2024年:政策退坡后,同店增速回落至3.8%,但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7%,售后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2%升至35%;
- 2025年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5%,新能源车型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售后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8%,成为增长的核心支撑。
整体来看,行业同店增长已从“依赖新车销量扩张”转向“新能源转型+售后深化”的双驱动模式,单店盈利结构持续优化。
三、核心驱动因素拆解
1. 宏观经济与政策:从“刺激消费”到“结构引导”
- 经济恢复:2023-202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5.0%[0],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CAGR 4.8%),支撑汽车消费升级需求;
- 政策转向:2023年购置税减免政策(覆盖1.6L及以下燃油车)拉动新车销量增长8.3%,但2024年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至2025年底)与“汽车下乡”政策(针对三四线城市新能源车型)成为主要驱动,推动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的2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8%[0]。
2. 行业周期:存量市场下的“效率提升”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3亿辆(2025年上半年)[0],新车销量增速从2019年的-8.2%回升至2024年的3.5%,但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经销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新能源车型占比,其毛利率较燃油车高5-8个百分点)、提升运营效率(数字化获客降低成本,比如广汇汽车2024年线上获客占比达40%,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深化客户粘性(售后保养套餐、会员体系,比如中升集团2024年客户复购率达32%,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等方式,推动同店销售额增长。
3. 新能源转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布局”
新能源汽车成为同店增长的核心增量来源。根据中信证券2025年汽车经销商研报[0],2023-2025年新能源车型同店销售额CAGR达28.5%,远高于燃油车的1.2%。其驱动逻辑包括:
- 产品吸引力:新能源车型(尤其是高端品牌,如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的产品力(续航、智能配置)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置换客户;
- 利润空间:新能源车型的毛利率(约12-15%)较燃油车(约5-8%)更高,且售后成本(电池、电机维护)更低,推动单店盈利提升;
- 渠道融合:经销商通过“燃油车+新能源”双品牌布局,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比如永达汽车2024年新能源品牌授权店占比达25%,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
四、区域差异: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分化增长”
1. 一线城市:新能源与高端品牌主导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汽车保有量高(人均0.35辆),消费升级需求强烈,新能源车型渗透率(2025年上半年达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经销商同店增长主要来自:
- 高端新能源品牌:比如特斯拉上海门店2024年同店销售额增长18%,主要得益于Model 3/Y的置换需求;
- 售后业务深化:一线城市汽车龄较长(平均5.2年),售后保养需求旺盛,比如北京某奔驰经销商2024年售后收入占比达45%,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
2. 三四线城市:燃油车与下沉市场需求
三四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较低(人均0.18辆),消费能力较弱,燃油车仍占主导(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65%)[0]。同店增长主要来自:
- 燃油车置换:三四线城市燃油车龄较长(平均6.8年),置换需求释放,比如山东某大众经销商2024年燃油车置换占比达55%,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
- 汽车下乡政策:2024年“汽车下乡”政策针对三四线城市新能源车型给予5000-10000元补贴,推动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的1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比如河南某比亚迪经销商2024年新能源车型同店销售额增长35%。
五、企业案例:龙头经销商的增长策略
1. 中升集团:新能源与高端品牌双轮驱动
中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2024年营收达1800亿元),2023-2025年同店销售额CAGR达6.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策略包括:
- 新能源布局:2023年起,中升集团加速布局新能源品牌(如特斯拉、比亚迪、蔚来),2024年新能源品牌授权店占比达30%,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
- 高端品牌深化:中升集团拥有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授权店,2024年高端品牌同店销售额占比达55%,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
- 数字化运营:中升集团推出“中升数字平台”,整合线上获客、线下体验、售后服务等环节,2024年线上获客占比达35%,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
2. 广汇汽车:售后与下沉市场发力
广汇汽车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经销商集团(2024年营收达2000亿元),2023-2025年同店销售额CAGR达5.5%。其策略包括:
- 售后业务深化:广汇汽车2024年售后收入占比达38%,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广汇售后套餐”(如10次保养套餐)的推出,客户复购率达30%;
- 下沉市场布局:广汇汽车2023年起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2024年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达45%,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下沉市场同店销售额CAGR达8.2%,高于一线城市的4.5%;
- 新能源转型:广汇汽车2024年新能源品牌授权店占比达25%,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型同店销售额CAGR达25%。
六、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1. 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2023-2025年汽车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的2.8万家增至2024年的3.0万家,竞争加剧导致单店销量增速放缓;
- 成本压力:新能源车型的前期投入(如门店改造、充电设施)较大,增加了经销商的成本负担;
- 政策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2025年底到期)可能影响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增长。
2. 机遇
- 新能源转型深化:随着新能源车型渗透率的提升(预计2026年达45%),新能源车型将成为同店增长的核心来源;
- 售后市场潜力: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售后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5万亿元)将成为经销商的稳定收入来源;
- 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运营(如线上获客、智能展厅、售后数字化)将进一步提升单店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七、结论
2023-202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同店销售额呈现“稳增长、质提升”的特征,增长驱动从“量增”转向“质增”,新能源转型与售后深化成为核心支撑。龙头经销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深化客户粘性等策略,实现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未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进一步渗透与售后市场的扩张,汽车经销商同店销售额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但需应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等挑战。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信证券、中升集团、广汇汽车等公开资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