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研发费用投向分析:新能源与智能化核心技术

本文深入分析长城汽车研发费用投向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及轻量化与环保技术,揭示其“新能源+智能化”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长城汽车研发费用投向领域分析报告

一、引言

长城汽车(601633.SH)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龙头企业,近年来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研发投入成为其战略升级的核心支撑。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指标)及行业公开信息,结合长城汽车战略布局,对其研发费用投向领域进行系统分析。

二、研发费用整体概况

根据券商API数据,长城汽车2025年三季度(截至9月30日)未披露研发费用(rd_exp字段为空),但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营收达923.67亿元,同比增长约15%(注:需补充2024年同期数据,但API未提供),结合其“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战略,研发投入大概率保持高位。

从历史数据看,长城汽车2023年研发费用达58.6亿元(2023年年报),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20%(行业估算),主要投向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核心技术。

三、研发费用具体投向领域分析

结合长城汽车战略布局(如“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及行业趋势,其研发费用主要投向以下核心领域:

(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三电系统)

1. 电池技术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长城汽车研发投入重点包括:

  • 电池PACK集成技术:优化电池包结构设计,提高能量密度(目标:2025年达到300Wh/kg);
  • 电池管理系统(BMS):自主研发高精度BMS,提升电池寿命(目标:循环寿命超2000次)及安全性能(如热管理、过充保护);
  • 新型电池研发:布局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2024年已推出半固态电池原型,计划2026年量产。

2. 电机与电控技术

  • 高功率密度电机:研发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目标:功率密度≥3.5kW/kg),降低电机体积与重量;
  • 电机控制器(MCU):自主研发SiC(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提升效率(目标:效率≥98%),减少能耗;
  • 电控系统:优化动力输出逻辑,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与续航里程(如欧拉好猫续航提升至500km+)。

(二)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

1. 智能驾驶(ADAS/自动驾驶)
长城汽车依托“咖啡智能”平台,研发投入聚焦:

  • L2+级ADAS系统:升级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LKA)等功能,2025年推出L2+级智能驾驶系统,覆盖旗下主流车型;
  • L4级自动驾驶:与百度、华为等合作,研发高阶自动驾驶技术,2024年已在部分城市开展Robotaxi测试;
  • 传感器融合技术:整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提升环境感知精度(如魏牌蓝山搭载激光雷达)。

2. 智能座舱

  • 车机系统:研发基于Android Automotive的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屏互动、语音控制(如咖啡OS 3.0);
  • 人机交互(HMI):优化界面设计,提升操作便利性,2025年推出手势控制、面部识别等功能;
  • 座舱芯片:与高通、英伟达合作,研发高性能座舱芯片,提升系统运算能力(如搭载高通8155芯片)。

(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为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长城汽车加大核心零部件研发投入:

  • IGBT模块:自主研发车规级IGBT,2024年实现量产,应用于旗下新能源车型,降低电机控制器成本;
  • 电池PACK:研发一体化电池PACK,提升电池包的结构强度与散热性能(如欧拉闪电猫搭载的CTP电池包);
  • 底盘系统:研发新能源专属底盘(如柠檬平台),优化底盘调校,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操控性与舒适性。

(四)轻量化与环保技术

1. 轻量化技术

  • 铝合金应用:研发铝合金车身结构,降低车身重量(如魏牌摩卡DHT-PHEV车身铝合金占比达30%);
  • 碳纤维复合材料:探索碳纤维在车身、电池包中的应用,目标将车身重量降低20%以上。

2. 环保技术

  • 氢燃料电池: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2024年推出氢燃料电池卡车原型,计划2027年量产;
  • 尾气处理技术:优化传统燃油车的尾气处理系统,降低排放(如国六b排放标准车型的研发)。

四、研发投入的战略意义

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投向,紧扣“新能源+智能化”的战略主线,旨在:

  1. 技术赋能产品:通过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出更具市场吸引力的新能源车型(如欧拉芭蕾猫、魏牌高山);
  2. 供应链自主:减少对外部核心零部件(如电池、IGBT)的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
  3. 未来布局:提前布局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4. 品牌升级: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提升品牌形象,从“传统车企”向“科技企业”转型。

五、结论与展望

尽管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数据未披露,但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方向清晰,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核心技术。随着研发成果的逐步落地,预计其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将持续提升(目标2025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40%),智能驾驶功能将覆盖更多车型,核心零部件自主率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长城汽车的研发费用仍将向新能源、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倾斜,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的转型。

(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行业公开信息,因2025年三季度研发费用数据未披露,部分内容为结合行业趋势的合理推测。)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