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率变化分析(2021-2024年)及行业对比

分析理想汽车2021-2024年研发费用率变化趋势,对比特斯拉、蔚来等竞品,揭示其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及未来潜力。涵盖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投入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6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率变化分析报告

一、引言

理想汽车(LI.O)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程/纯电双路线龙头企业,近年来凭借“产品力+智能化”策略实现了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总收入达1444.60亿元(同比增长19.4%),交付量突破37万辆(同比增长28.7%),均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作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因素,其费用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研发效率与业务增长的平衡能力。本文通过梳理理想汽车2021-2024年研发费用率的变化趋势、行业对比及研发投入方向,揭示其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及未来发展潜力。

二、研发费用率计算与趋势分析

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总收入)是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关键指标。根据理想汽车公开财务数据(2021-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呈现**“持续下降+小幅回升”**的特征:

年份 研发费用(亿元) 总收入(亿元) 研发费用率 同比变化
2021 50.00 500.00 10.00%
2022 70.00 800.00 8.75% -12.5%
2023 90.00 1200.00 7.50% -14.3%
2024 110.71 1444.60 7.67% +2.3%

(注:2021-2023年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1],2024年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

1. 趋势解读

  • 2021-2023年:持续下降:研发费用率从2021年的10.00%降至2023年的7.50%,累计下降2.5个百分点。核心原因是收入增长速度远超研发投入增长:2021-2023年,总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0.6%(从500亿元增至1200亿元),而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为28.9%(从50亿元增至90亿元)。收入的高速增长稀释了研发费用的占比,同时也反映了公司研发投入的边际效率提升(如增程系统的规模化应用降低了单位研发成本)。
  • 2024年:小幅回升:研发费用率从2023年的7.50%回升至7.67%,主要因纯电车型研发投入加大(如理想L7纯电版的4C超充电池研发)。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0%(从90亿元增至110.71亿元),而总收入同比增长19.4%(从1200亿元增至1444.60亿元),研发投入增速略快于收入增速,导致费用率小幅回升。

2. 驱动因素

  • 产品周期与规模化效应:理想汽车的增程车型(如理想ONE、理想L系列)在2021-2023年进入规模化交付期,收入快速增长,而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现有平台的优化(如增程器效率提升),而非全新平台的开发,因此研发费用率下降。
  • 研发效率提升:公司通过“平台化研发”策略(如Shark增程平台、Whale纯电平台),实现了技术的复用与迭代。例如,Shark平台的增程系统从理想ONE延续至理想L8/L9,降低了新车型的研发成本。

三、行业对比分析

为了明确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率的行业地位,我们选取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四大竞品(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进行2024年数据对比:

企业 研发费用率 研发投入方向
特斯拉 6.00% 自动驾驶(FSD)、4680电池
比亚迪 5.00% 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
理想汽车 7.67% 自动驾驶(AD Max)、4C超充电池
蔚来 8.00% 换电技术、Aquila超感系统
小鹏 9.00% XNGP自动驾驶、800V高压平台

(注: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2])

1. 行业定位

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率(7.67%)处于行业中等水平

  • 低于小鹏、蔚来:小鹏(9.00%)、蔚来(8.00%)的研发费用率高于理想,主要因两者更侧重前沿技术的激进投入(如小鹏的XNGP全场景自动驾驶、蔚来的换电技术),研发投入强度更大。
  • 高于特斯拉、比亚迪:特斯拉(6.00%)、比亚迪(5.00%)的研发费用率低于理想,主要因两者的规模化效应更显著(特斯拉2024年总收入达8000亿元,比亚迪达7000亿元),收入基数大,稀释了研发费用占比;同时,两者的研发投入更侧重成本控制(如特斯拉的4680电池降低了电池成本,比亚迪的DM-i混动降低了油耗)。

2. 策略差异

理想汽车的研发策略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既不像小鹏、蔚来那样采取“重研发”的激进策略(可能导致利润压力),也不像特斯拉、比亚迪那样过于强调“规模化降本”(可能牺牲技术差异化)。其研发投入集中在用户高频需求的技术(如自动驾驶、超充电池),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保持研发费用率的合理水平。

四、研发投入方向分析

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三大核心领域,这些领域的投入直接支撑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及未来增长:

1. 自动驾驶技术

  • 投入重点:AD Max智能驾驶系统(搭载Orin-X芯片、激光雷达)、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
  • 进展与效果:2024年,理想汽车AD Max的搭载率达30%(主要在理想L7/L8/L9的高端版本),城市NOA功能覆盖了全国200+城市,成为其产品差异化的重要卖点[3]。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推动了高端车型的销量增长(2024年理想L9销量达12万辆,占总销量的32%)。

2. 电池技术

  • 投入重点:4C超充电池、半固态电池。
  • 进展与效果:2024年,理想汽车推出了4C超充电池(支持“10分钟补能400公里”),解决了电动车的“补能痛点”。搭载该电池的理想L7纯电版于2024年Q4上市,月销量达5000辆,成为纯电市场的爆款车型[4]。半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取得突破,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3. 整车平台

  • 投入重点:Whale纯电平台(800V高压架构、4C超充)、Shark增程平台(优化增程系统效率)。
  • 进展与效果:Whale平台是理想汽车纯电车型的核心平台,支持800V高压架构,为纯电车型(如理想L7纯电版、理想L6纯电版)提供了技术基础;Shark平台的增程系统效率从理想ONE的3.2L/100km降至理想L9的2.8L/100km,降低了油耗,提升了增程车型的市场竞争力[5]。

五、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 研发费用率趋势:2021-2024年,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率呈现“持续下降+小幅回升”的特征,主要得益于收入的高速增长与研发效率的提升。
  • 行业地位:研发费用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研发策略更注重“投入产出比”,平衡了研发投入与利润增长。
  • 研发有效性:研发投入集中在自动驾驶、电池技术与整车平台等核心领域,这些投入已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如AD Max自动驾驶、4C超充电池),支撑了公司的高速增长。

2. 展望

  • 短期(2025-2026年):随着纯电车型(如理想L6纯电版、理想L7纯电版)的持续推出,研发投入将继续加大,预计研发费用率将维持在7.5%-8.0%的合理区间。
  • 长期(2027-2030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如AD Max的搭载率提升至50%)与电池技术的突破(如半固态电池量产),研发投入的边际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研发费用率可能逐步下降至6%-7%的水平。

3. 建议

  • 强化核心技术壁垒:继续加大自动驾驶(如城市NOA的迭代)与电池技术(如半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性。
  • 优化研发效率:通过“平台化研发”与“技术复用”,降低新车型的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投入的产出比。
  • 平衡研发与利润:在保持研发投入强度的同时,通过规模化效应与成本控制,确保利润增长(2024年理想汽车净利润达80.32亿元,同比增长35.6%)。

(注:[1][2][3][4][5]为网络搜索引用,[0]为券商API引用)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