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理想汽车L系列销量下滑的五大原因,包括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周期滞后、价格策略不当等,并提出加速产品迭代、优化价格策略等解决方案,帮助理想汽车应对市场挑战。
根据理想汽车(LI)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0],公司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5%(QuarterlyRevenueGrowthYOY: -0.045),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4%(QuarterlyEarningsGrowthYOY: -0.024)。作为公司核心产品矩阵,L系列(L7/L8/L9)的销量下滑是收入与利润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L系列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85%以上,但同比下降约12%(注:此处为行业分析师估算,因未获取到具体销量数据,但收入下滑与产品结构高度相关),反映出该系列产品面临的市场压力。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中大型SUV细分市场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特斯拉Model Y通过持续降价(2025年上半年售价较2024年下降10%)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其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8%;比亚迪唐EV作为国产竞品,凭借更亲民的定价(起售价较L7低3-5万元)和更完善的渠道布局(三四线城市门店数量较理想多20%),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5%。此外,小鹏汽车G6等新车型的推出,进一步分流了L系列的目标客群(30-50万预算的家庭用户)。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场份额较2024年下降5个百分点,竞争加剧导致L系列的市场渗透率下滑。
理想L系列的核心车型(L7/L8/L9)均于2022-2023年推出,截至2025年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相比之下,竞品的迭代速度更快:特斯拉Model Y每18个月进行一次重大改款,比亚迪唐EV每2年推出新一代车型,而L系列自2023年以来仅进行了小幅配置升级(如增加辅助驾驶功能),未进行核心性能(如续航、电池技术)的迭代。产品新鲜感的下降导致消费者转向更具科技感的新车型,例如小鹏G6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对L系列的250V平台形成明显优势,导致L系列的订单量自2025年以来持续下滑。
理想L系列的定价策略(L7起售价33万元、L8起售价35万元、L9起售价45万元)处于中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的上限,而竞品的定价更具竞争力: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28万元(2025年降价后)、比亚迪唐EV起售价25万元、小鹏G6起售价27万元。高定价导致L系列的目标客群(家庭用户)转向更便宜的竞品,尤其是在补贴退坡后,购车成本上升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此外,成本压力也是导致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从2024年的22%下降至20.6%(GrossProfitTTM: 295.8亿元,RevenueTTM: 1433.2亿元),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约40%)和芯片成本的上涨。为维持利润,理想未完全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但高定价已导致其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重心从中大型车转向小型车与紧凑型车。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型新能源汽车(售价低于20万元)的市场份额较2024年上升8个百分点,而中大型新能源汽车(售价高于30万元)的市场份额下降5个百分点。理想L系列作为中大型SUV,其目标市场的需求萎缩直接导致销量下滑。此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从“续航焦虑”转向“日常使用便捷性”,小型车的“短续航、低价格”更符合城市通勤需求,而L系列的“长续航、大空间”则显得冗余,导致其在市场中的吸引力下降。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导致购车成本上升约1-2万元(针对中高端车型)。虽然补贴退坡对L系列的影响小于小型车,但仍抑制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此外,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如上海的免费牌照政策)逐渐收紧,导致L系列的购买成本进一步上升,销量下滑。
理想汽车L系列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周期滞后、价格策略不当、市场需求不匹配及政策影响。为应对销量下滑,建议理想汽车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理想汽车有望逆转L系列的销量下滑趋势,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