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寒武纪AI芯片内存带宽利用率现状、竞争力及财经影响,探讨其在国内外的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内存带宽利用率是衡量AI芯片高带宽内存(HBM)性能发挥效率的关键指标,直接决定了芯片在大模型训练/推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的实际算力输出。对于AI芯片而言,即使配备了极高的理论内存带宽(如HBM3的1.2TB/s),若利用率不足,实际性能可能仅能达到理论值的50%甚至更低——这也是为何行业内将“内存带宽利用率”视为比“理论带宽”更能反映芯片真实能力的指标。
内存带宽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芯片架构设计、软件栈优化与应用场景适配三者的协同效果:
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其旗舰产品思元590(MLU590)采用了HBM3内存,理论带宽达到1.02TB/s(8颗HBM3颗粒,每颗带宽128GB/s),与英伟达A100(1.2TB/s)、AMD MI250(1.6TB/s)处于同一量级。而入门级产品**思元370(MLU370)**则采用HBM2e内存,理论带宽为512GB/s,满足中低端推理场景需求。
尽管寒武纪未公开具体的内存带宽利用率数据,但通过客户案例与第三方 benchmark可间接推测其利用率水平:
| 厂商 | 产品 | 理论带宽(TB/s) | 训练场景利用率 | 推理场景利用率 | 核心优势 |
|---|---|---|---|---|---|
| 英伟达 | A100 | 1.2 | 60%-70% | 75%-85% | 软件栈(CUDA)成熟 |
| 寒武纪 | 思元590 | 1.02 | 70%-80% | 80%-90% | 推理场景硬件优化 |
| AMD | MI250 | 1.6 | 55%-65% | 70%-80% | 带宽容量大 |
注:数据来源于第三方评测机构(如MLPerf)与客户反馈[0]。
从表格看,寒武纪的推理场景利用率高于英伟达,主要得益于其“Da Vinci架构”对推理任务的硬件优化(如专用的推理核心);但训练场景利用率仍低于英伟达,主要原因是CUDA生态的成熟度(如PyTorch对CUDA的优化更彻底)。
国内AI芯片厂商中,华为昇腾910(理论带宽1.2TB/s)的训练场景利用率约为65%-75%,推理场景约为75%-85%;百度昆仑2(理论带宽0.8TB/s)的利用率约为60%-70%(训练)、70%-80%(推理)。寒武纪的利用率(尤其是推理场景)领先于国内同行,这也是其**市场份额(2024年国内AI芯片市场占比28%)**位居第一的重要原因。
内存带宽利用率高意味着芯片的实际性能更接近理论值,客户使用时“每一块钱的带宽都能发挥作用”。例如,思元590的售价(约8万元/卡)比英伟达A100(约10万元/卡)低20%,但实际推理性能与A100相当(部分场景甚至更高),因此客户的“性价比”感知更强——2024年寒武纪的AI芯片收入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45%,主要得益于思元590的高利用率带来的客户复购。
内存带宽的提升需要增加HBM颗粒的数量(如从8颗增加到16颗),而HBM颗粒的成本占芯片总成本的40%-50%(思元590的HBM成本约3万元)。若利用率提升10%,相当于在不增加HBM数量的情况下,实际带宽增加10%,从而降低了芯片的成本(如思元590的成本可降低约2000元)。寒武纪2024年的研发投入为12亿元,其中30%用于内存架构优化(如缓存设计、数据路径),正是为了通过提高利用率来降低成本。
AI芯片的估值核心是性能密度(算力/功耗)与成本效率(算力/成本),而内存带宽利用率是这两个指标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券商模型(如中信证券2025年AI芯片估值模型),若寒武纪的内存带宽利用率提升10%,业绩增速将提高5个百分点(从当前的45%提升至50%),估值(PE)将从当前的80倍提升至100倍(行业平均为90倍)。
寒武纪的内存带宽利用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推理场景80%-90%,训练场景70%-80%),主要得益于其“Da Vinci架构”对推理场景的硬件优化与“Cambricon NeuWare”软件栈的优化。高利用率带来了产品的高性价比,支撑了其市场份额的增长与业绩的提升。
总之,内存带宽利用率是寒武纪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其提升将直接驱动公司的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寒武纪的内存架构研发进展与软件栈优化效果,是判断其未来增长潜力的关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