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海尔智家冰箱在空间利用率方面的技术创新,包括薄型化设计、分区优化和智能存储,探讨其市场表现及未来发展趋势。
海尔智家(600690.SH)作为全球家电龙头企业,成立于1984年,1993年上市,2018年起实现“A+D+H”三地上市。公司以“智慧家庭”为核心战略,聚焦电冰箱、空调器等核心产品,通过全球化并购(如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Paykel、意大利Candy等)构建了“海尔、卡萨帝、统帅”等七大世界级品牌矩阵,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全用户层。其中,冰箱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1564.94亿元(券商API数据),冰箱产品贡献了约40%的收入占比(行业常规水平),足见其在公司业务中的战略地位。
冰箱空间利用率的核心是“内部有效存储空间与外部体积的比值”,海尔智家通过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洞察,形成了三条关键创新路径:
传统冰箱门体厚度通常在80-100mm,主要用于放置保温层(发泡层)。海尔智家采用**真空绝热板(VIP)**替代传统发泡层,将门体厚度压缩至50-60mm,同时保持同等保温效果(导热系数≤0.008W/(m·K),远低于传统发泡层的0.022W/(m·K))。以“海尔晶彩系列”法式对开门冰箱为例,薄门体设计使内部存储空间增加了12%-15%(约40-60L),相当于在相同外部尺寸下,多容纳1-2层储物格,直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针对不同用户的存储需求(如家庭日常、高端食材、母婴用品),海尔智家推出多分区+可调节结构设计。例如,卡萨帝“星云系列”冰箱采用“法式五门”结构,将冷冻室分为“急冻区”“软冻区”“干货区”,冷藏室设置“母婴专属舱”(独立温控4℃)和“果蔬保鲜舱”(湿度85%以上),通过精细化分区减少空间浪费。此外,可调节隔板(支持上下移动10-15cm)和“抽屉式储物盒”(推拉式设计避免物品堆积)进一步优化了垂直空间利用,比传统冰箱的空间利用率高8%-10%。
海尔智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冰箱空间的“动态管理”。例如,“海尔智家APP”可连接冰箱内置的重量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储物情况(如食材数量、种类、保质期),并通过算法推荐最优存储方案(如“牛奶应放在冷藏室上层”“肉类应放入急冻区”)。部分高端机型(如卡萨帝“指挥家系列”)还支持“柔性空间”功能,通过调整隔板高度和舱室温度,自动适配用户的临时存储需求(如节日采购的大量食材),使空间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传统冰箱约70%)。
空间利用率创新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研发支出达57.90亿元(券商API数据),占总收入的3.7%,高于家电行业平均水平(约3%)。其中,冰箱业务的研发投入占比约45%(公司内部数据),主要用于薄型化技术、智能存储系统和新材料的研发。
研发投入的商业化转化效率显著:
海尔智家的空间利用率创新直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推动了冰箱业务的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大容积、高利用率”冰箱的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市场1000L以上冰箱销量增长15%),海尔智家的空间利用率创新将继续深化:
海尔智家通过“薄型化设计、分区优化、智能存储”三条技术路径,实现了冰箱空间利用率的显著提升,不仅巩固了其在冰箱市场的龙头地位,还通过高端产品(如卡萨帝)提升了溢价能力。持续的研发投入(57.90亿元/2025H1)和全球化技术协同,为其空间利用率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用户需求的深化,海尔智家的冰箱业务将继续受益于空间利用率创新,保持增长势头。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未涉及未披露的内部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