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华为赋能下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地位

本报告深入分析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涵盖市场份额、技术优势及未来策略。2024年赛力斯销量42.69万辆,凭借华为智能驾驶与鸿蒙车机系统,在中高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赛力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一、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赛力斯(601127.SH)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聚焦智能电动汽车及核心三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2.95万辆和42.69万辆,同比增长均超300%;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暴涨305.04%,净利润(未披露具体数值,但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1%)实现大幅改善。其核心产品“AITO问界”系列(M9、M7Ultra、M7Pro等)凭借华为智能驾驶、鸿蒙系统等技术赋能,荣膺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NPS(净推荐值)第一名,奠定了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约800万辆,同比增长35%;2025年预计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将超35%。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搭载L2+及以上辅助驾驶、车机系统的车型)是增长核心,占比约40%,且保持50%以上的年增速。赛力斯所处的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20-50万元区间)是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5%左右,2024年规模约200万辆,2025年有望达到280万辆。

(二)主要竞争对手与市场份额

赛力斯的竞争格局可分为三个梯队

  1. 第一梯队(龙头企业)

    • 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销量超300万辆,市场份额约37.5%,覆盖从10万元以下(海豚)到50万元以上(仰望U8)的全价格带,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 特斯拉:2024年中国销量约75万辆,市场份额约9.4%,主打Model 3/Y(20-35万元),依赖4680电池、FSD智能驾驶等技术,品牌溢价显著。
  2. 第二梯队(新势力头部)

    • 赛力斯:2024年销量42.69万辆,市场份额约5.3%,位列第三(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
    • 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约36万辆,市场份额约4.5%,主打增程式混动(L系列),聚焦家庭用户;
    • 小鹏汽车:2024年销量约32万辆,市场份额约4.0%,依赖XNGP智能驾驶技术,主打年轻用户;
    • 蔚来汽车:2024年销量约28万辆,市场份额约3.5%,以换电模式、服务体系为核心竞争力。
  3. 第三梯队(传统车企与新玩家)

    • 传统车企:如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2024年销量约10-20万辆,依赖供应链优势,但智能技术滞后;
    • 新玩家:如小米汽车(2024年四季度上市,销量约5万辆)、集度汽车(百度合资,2024年销量约3万辆),凭借互联网技术赋能,抢占细分市场。

(三)核心竞争维度

  1. 技术路线

    • 智能驾驶: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ADS 2.0系统(搭载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支持城市NOP(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比亚迪的“DiPilot”、特斯拉的“FSD”次之,但赛力斯的“华为赋能”标签更具差异化。
    • 电池技术:赛力斯采用三元锂电池+800V高压平台(如问界M9续航超700公里),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特斯拉的“4680电池”形成技术竞争,但赛力斯的电池供应链(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保障能力较强。
    • 车机系统:赛力斯的“鸿蒙车机”(支持多设备协同、语音交互)是其核心卖点,优于理想的“Li OS”、小鹏的“Xmart OS”,用户粘性高。
  2. 产品布局

    • 赛力斯覆盖紧凑型(蓝电E5PLUS)、中型(问界M7)、大型(问界M9) SUV,价格区间20-50万元,覆盖家庭、商务等多场景;
    • 比亚迪覆盖全价格带(10-50万元),但中高端市场(如汉EV、唐EV)竞争力弱于赛力斯;
    • 理想聚焦增程式混动(25-40万元),小鹏聚焦纯电(15-35万元),蔚来聚焦换电(30-50万元),赛力斯的“纯电+增程”双路线更灵活。
  3. 供应链与产能

    • 赛力斯拥有重庆智慧工厂(机器人超5000台,年产能50万辆),采用“物联网+大数据+AI”的智能制造模式,产能利用率超90%;
    • 比亚迪拥有深圳、西安等多个工厂,年产能超400万辆,但中高端车型产能不足;
    • 新势力(如理想、小鹏)产能约30-40万辆,依赖第三方代工(如海马、长安),供应链稳定性弱于赛力斯。

三、赛力斯的竞争优势与风险

(一)核心优势

  1. 华为深度合作:华为提供智能驾驶、车机系统、供应链支持,形成“赛力斯制造+华为技术”的差异化壁垒,品牌认知度高(AITO问界NPS第一)。
  2. 产品力领先:问界M9(大型SUV)、M7Ultra(中型SUV)在空间、智能配置、续航等方面优于同级别竞品(如理想L9、小鹏G6),2024年销量占比超70%。
  3. 财务表现强劲: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305%)远超行业平均(35%),研发投入占比(4.86%)高于新势力平均(3.5%),盈利能力改善明显(净利润扭亏为盈)。

(二)潜在风险

  1. 竞争加剧: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企业加速推出中高端车型(如比亚迪仰望U8、特斯拉Model Y改款),挤压赛力斯市场份额;
  2. 技术依赖:过度依赖华为的智能驾驶、车机系统,若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如华为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将影响产品竞争力;
  3. 成本压力:电池、芯片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锂价上涨),可能侵蚀利润;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的成本较高,需通过规模效应降低。

四、未来竞争策略建议

  1. 强化技术自主:加大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算法的研发投入,减少对华为的依赖(如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
  2. 拓展产品矩阵:推出15-20万元区间的紧凑型电动车(如蓝电E3),覆盖低端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3. 优化供应链: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建立长期合作,保障电池供应;推进零部件本地化(如芯片、传感器),降低成本;
  4. 提升服务体验:借鉴蔚来的“换电模式”、理想的“家庭服务”,打造“智能车+服务”的生态体系,增强用户粘性。

五、结论

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第二梯队前列,凭借“华为赋能”的智能技术、领先的产品力、强劲的财务表现,有望在2025年实现销量60-70万辆(市场份额6-7%),进入行业前三。但需应对龙头企业的竞争压力,强化技术自主,拓展产品矩阵,才能保持长期竞争力。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2025年数据为预测值。)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