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长城汽车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下的行业竞争格局,涵盖市场份额、技术储备、产品矩阵及未来展望,揭示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全球乘用车市场呈现“存量竞争+结构升级”特征,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乘用车市场,2024年销量约2376万辆(同比增长3.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5.8%),渗透率升至40%[0]。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成为市场增长核心驱动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路线呈现“纯电为主、混动为辅”格局,比亚迪(DM-i/DM-p)、长城(柠檬DHT-PHEV)、吉利(雷神混动)等自主车企在混动技术上形成差异化优势;纯电领域,特斯拉(4680电池、FSD)、小鹏(XNGP)、蔚来(换电模式)等企业占据技术高地。智能化方面,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30%,L3级自动驾驶逐步落地,成为车企竞争新赛道。
长城汽车的竞争格局可分为“传统车企+新势力+外资品牌”三大阵营:
长城汽车依托“柠檬平台”(燃油/混动)、“坦克平台”(硬派越野)、“咖啡智能”(智能化)三大技术架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长城汽车拥有“哈弗(SUV)、魏牌(高端)、欧拉(新能源)、坦克(硬派越野)、长城炮(皮卡)”五大品牌,覆盖从10万元到50万元的全价格带:
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125万辆(同比增长18%),市场份额5.3%,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42万辆(同比增长75%),渗透率33.6%(低于行业平均40%,但高于外资品牌)。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60%),渗透率提升至40%,逐步缩小与行业平均的差距。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达50%),长城汽车的混动技术(柠檬DHT-PHEV)及纯电平台(欧拉)有望受益于市场增长。智能化方面,咖啡智能2.0的L2+级辅助驾驶已具备竞争力,若能快速推进L3级自动驾驶,有望抢占技术制高点。
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的价格战(2024年特斯拉Model 3/Y降价10%)挤压了长城汽车的利润空间(2024年净利润率5.2%,低于比亚迪的6.8%)。此外,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波动(2025年电池价格上涨5%)也对长城汽车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挑战。
长城汽车若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6.5%,高于行业平均5.8%),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有望保持市场份额稳定(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5.5%),并在混动、硬派越野等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
长城汽车在行业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二梯队头部”位置,依托技术储备(柠檬平台、咖啡智能)、产品矩阵(覆盖全价格带)及市场份额(5.3%),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需应对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竞争加剧及成本压力等挑战,通过加速转型(新能源、智能化)及差异化竞争(混动、硬派越野),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