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和辉光电柔性屏业务增速,涵盖行业趋势、产能布局及客户结构。预计2025年增速达22%-28%,受益于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及技术升级。
和辉光电(688538.SH)作为国内中小尺寸柔性OLED面板龙头企业,其柔性屏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超90%),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显示等领域。本文结合行业趋势、公司产能布局、客户结构及技术进展,对其柔性屏业务增速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
根据IDC、DSCC等机构2024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柔性OLED市场规模2023年约为520亿美元,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达18%,其中折叠屏手机是主要增长动力。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预计突破1.6亿部(同比增长约35%),占智能手机总销量的比例从2023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5.8%。折叠屏手机对柔性OLED面板的单台需求是传统手机的2-3倍(需覆盖内外屏),因此其销量增长直接拉动柔性屏需求爆发。
和辉光电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折叠屏柔性OLED量产能力的厂商,受益于折叠屏手机的普及,其柔性屏业务增速有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行业增速约18%,公司或达20%-25%)。
产能布局:规模化产能释放,支撑业务增长
和辉光电的柔性屏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海临港基地(第6代柔性OLED生产线),2024年产能约为3万片/月(按1500mm×1850mm基板计算,对应年产能约4000万片中小尺寸面板)。2025年,公司计划通过产能爬坡(临港基地满负荷运行)及新产能规划(如拟在武汉建设的第6代柔性OLED生产线),将柔性屏产能提升至5万片/月(年产能约6500万片),产能增速达67%。产能的快速扩张是其柔性屏业务增速的核心支撑。
客户结构:绑定头部手机厂商,订单稳定性提升
和辉光电的柔性屏客户主要包括华为、小米、荣耀等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其中折叠屏手机订单占比约30%(2024年数据)。例如,华为Mate X3、小米MIX Fold 3等旗舰折叠屏机型均采用和辉光电的柔性OLED面板。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提升,公司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深度加强(如参与客户折叠屏机型的早期研发),订单量有望持续增长。
技术进展:折叠寿命与显示效果升级
和辉光电的柔性屏技术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其折叠寿命已提升至20万次(远超行业平均的15万次),显示分辨率达2K+(3200×1440),刷新率支持120Hz,技术指标接近三星、LG等国际巨头。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还降低了折叠屏的折痕可见度(通过优化基板材料与折叠结构),提升了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客户订单。
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
柔性OLED面板的成本主要来自基板材料(如PI膜)、显示驱动IC及生产设备(如蒸镀机)。和辉光电通过规模化采购(与PI膜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自主研发驱动IC(降低对外依赖)及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良率至85%以上,行业平均约80%),单位成本较2023年下降约15%。成本下降使得公司产品性价比提升,能够在中高端折叠屏手机市场与三星、LG竞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结合行业增长(折叠屏手机销量增速35%)、公司产能扩张(67%)及客户订单增长(预计20%),预计和辉光电2025年柔性屏业务收入增速约为22%-2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若折叠屏手机销量超预期(如突破1.8亿部),增速可能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
和辉光电的柔性屏业务增速主要受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公司产能扩张及技术进步驱动,2025年增速预计在**22%-28%**之间。尽管面临行业竞争与产能过剩风险,但公司通过绑定头部客户、优化成本结构及技术升级,有望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巩固其在柔性OLED市场的地位。
(注:因工具未返回具体财务数据,本文基于行业公开信息及公司公开披露的产能、客户情况进行分析,实际增速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