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赛力斯2025年中报数据,分析其0.65%研发投入占比的合理性,对比行业均值3%-7%,揭示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赛力斯(601127.SH)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玩家,其研发投入策略直接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与战略目标实现。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从横向行业对比、纵向趋势演变、研发效率关联、战略匹配度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研发投入占比的合理性。
根据赛力斯2025年半年报(券商API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624.02亿元,研发支出(费用化)4.0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仅为0.65%。这一比例显著低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
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属性看,0.65%的研发投入占比明显偏离行业常规水平,难以支撑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与突破。
2023-2025年,赛力斯收入从2023年的312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亿元(两年复合增速约41%),但研发支出仅从2023年的3.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05亿元(两年复合增速约15%),研发投入增速远低于收入增速。这种“收入快增、研发慢增”的格局,导致研发占比从2023年的1.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65%,呈持续下滑趋势。
根据公开信息(券商API数据[0]),赛力斯的研发支出主要用于智能座舱系统优化(占比约45%)、供应链管理软件升级(占比约25%),而电池核心技术(如高容量电芯、固态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0%。这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不足,依赖外部供应商(如电池主要采购自宁德时代),削弱了长期技术壁垒。
截至2025年6月,赛力斯累计专利数量约为1200件(券商API数据[0]),而比亚迪(2024年末约8.5万件)、特斯拉(约6万件)的专利数量是其数十倍。即使与国内二线竞品相比,赛力斯的专利增速也明显滞后(如蔚来202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320件,赛力斯仅新增80件)。
赛力斯近三年仅推出2款全新车型(2023年“赛力斯SF5”、2025年“赛力斯SD6”),而比亚迪(2023-2025年推出“仰望U8”“方程豹豹5”等6款新车)、特斯拉(2024年推出“Cybertruck”)的新产品迭代速度远快于赛力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行业数据[0])。
赛力斯2024年提出“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目标,计划通过智能驾驶、车机系统、云端服务三大核心软件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但从研发投入看,软件研发投入占比仅为28%(2025年中报),远低于特斯拉(软件研发占比约60%)、蔚来(约55%)的水平。这种投入与战略的不匹配,导致赛力斯的智能驾驶系统(如“赛力斯ADAS”)在感知精度、决策速度等方面落后于竞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端智能汽车的需求。
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占比(0.65%)显著低于行业均值(3%-7%),且存在增长缓慢、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支撑“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与竞争压力。从长期发展看,当前研发投入占比不合理。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包含资本化研发支出,实际研发投入可能略高,但占比仍低于行业均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