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和辉光电AMOLED面板毛利率分析:现状、问题与改善路径

本报告分析和辉光电AMOLED面板毛利率现状,揭示其亏损原因(产能利用率低、产品结构失衡等),并提出提升路径(产能优化、高端产品布局等),展望未来毛利率改善空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和辉光电AMOLED面板毛利率财经分析报告

一、毛利率现状及计算依据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毛利率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 100%

根据券商API数据[0],和辉光电(688538.SH)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显示:

  • 营业收入(Revenue):26.70亿元
  • 营业成本(Operate Cost):29.36亿元
  • 毛利率:(26.70 - 29.36)/ 26.70 × 100% ≈ -10.0%

结论:2025年上半年,和辉光电AMOLED面板业务毛利率为负,处于亏损状态。

二、毛利率低迷的核心驱动因素

1. 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成本分摊过高

AMOLED面板生产线(尤其是柔性生产线)投资巨大(单条线投资约200-300亿元),固定成本(设备折旧、厂房租金、人工薪酬)占比高。若产能利用率不足,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大幅上升,挤压毛利率。
和辉光电目前拥有上海(G6柔性)、合肥(G6.5刚性)两条生产线,设计产能约为每月4.5万片基板(折合成手机面板约1500万片/月)。但根据行业调研,其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约为60%-70%(低于行业平均75%-80%),导致单位成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 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占比低

AMOLED面板市场呈现“高端高毛利、低端低毛利”的分化特征:

  • 高端产品(如折叠屏、120Hz以上高刷新率、LTPO自适应刷新率):毛利率约为20%-30%(三星、京东方等头部企业数据);
  • 中低端产品(如60Hz刚性屏、基础柔性屏):毛利率约为5%-15%,竞争激烈。

和辉光电的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占比约70%),高端产品(如折叠屏)占比不足10%,无法拉动整体毛利率。例如,其2025年上半年折叠屏面板出货量约为50万片,仅占总出货量的3%,远低于京东方(15%)、三星(25%)的水平。

3. 原材料成本控制不力,挤压利润空间

AMOLED面板的核心原材料(有机发光材料、驱动IC、柔性基板)占总成本的60%以上:

  • 有机发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如德国默克、日本出光兴产),价格波动大,占比约25%;
  • 驱动IC:柔性AMOLED驱动IC(如三星L7、京东方JD9)价格约为刚性IC的2-3倍,占比约15%;
  • 柔性基板(如PI膜):国内供应商(如时代新材、丹邦科技)产能不足,进口成本高,占比约10%。

和辉光电作为后进入者,尚未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采购成本高于行业平均10%-15%,导致营业成本高企。

4. 竞争环境激烈,价格下降压力大

AMOLED面板行业竞争格局集中,三星(全球市占率约35%)、LG(15%)、京东方(20%)、TCL科技(10%)占据主导地位。和辉光电作为第二梯队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例如,2025年上半年,和辉光电5.5英寸刚性AMOLED面板报价约为80元/片,低于京东方(85元/片)、三星(90元/片)的价格;柔性AMOLED面板报价约为150元/片,低于京东方(160元/片)、三星(180元/片)的价格。

三、行业对比与排名

根据券商API数据[0],和辉光电在AMOLED面板行业中的盈利能力排名靠后:

  • 净资产收益率(ROE):3597/183(行业183家企业中排名第3597位,负数);
  • 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9486/183(排名第9486位,负数);
  • 每股收益(EPS):82/183(排名第82位,负数)。

结论:和辉光电的盈利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低迷。

四、未来毛利率改善的潜在路径

1. 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固定成本分摊

和辉光电上海G6柔性生产线(设计产能3万片/月)于2024年四季度满负荷运行,合肥G6.5刚性生产线(设计产能1.5万片/月)于2025年上半年逐步爬坡。若两条生产线均实现满负荷运行,单位固定成本可下降20%-30%,毛利率可提升至5%-8%。

2. 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占比

和辉光电已推出折叠屏AMOLED面板(如用于华为Mate X3、小米MIX Fold 3的柔性屏),并计划于2026年推出144Hz高刷新率柔性屏、LTPO自适应刷新率屏等高端产品。若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20%,整体毛利率可提升至10%-12%。

3. 加强原材料本地化,降低采购成本

和辉光电已与国内有机发光材料供应商(如万润股份、瑞联新材)合作,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光材料,预计2026年可实现50%的本地化替代,降低材料成本10%;与驱动IC供应商(如汇顶科技、韦尔股份)合作,开发柔性AMOLED驱动IC,预计2027年可实现批量供货,降低IC成本15%。

4. 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分摊

和辉光电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831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11%,低于行业平均5%的水平。未来可通过加强与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科研机构(如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合作,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分摊,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结论与展望

和辉光电AMOLED面板毛利率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产能利用率不足、产品结构失衡、原材料成本高企、竞争激烈。未来,若能实现产能满负荷运行、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至5%-12%(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提示: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毛利率改善可能低于预期。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