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海外市场拓展进展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近年来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试图通过全球化战略对冲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本文基于2025年公开信息(含公司公告、第三方机构报告及媒体报道),从市场渗透现状、本地化策略落地、财务表现映射、挑战与应对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海外拓展进展。
二、海外市场渗透现状: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过渡
(一)核心市场布局:欧洲、东南亚、中东形成三角支撑
赛力斯海外拓展遵循“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逻辑,2025年已形成**欧洲(主力市场)、东南亚(潜力市场)、中东(增量市场)**三大核心区域:
- 欧洲市场:作为全球NEV渗透率最高的地区(2025年上半年渗透率达38%[1]),赛力斯通过“高端化+本地化”策略切入。2025年一季度,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问界”(AITO)的M5、M7欧洲版正式在德国、法国、挪威上市,截至9月累计销量约1.2万辆,其中挪威市场凭借对中国品牌的高接受度(2024年中国NEV占比达22%[2]),贡献了约40%的欧洲销量。
- 东南亚市场:依托地缘优势,赛力斯2025年重点拓展印尼、泰国市场。其中,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约110万辆),赛力斯与当地经销商集团Astra合作,推出问界M5的右舵版本,截至三季度销量已突破5000辆,占印尼纯电SUV市场份额约8%[3]。
- 中东市场:受益于当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如阿联酋的“绿色经济”倡议),赛力斯2025年进入沙特、阿联酋市场,推出问界M7的长续航版本(续航里程达700km),截至9月销量约3000辆,主要面向高端家庭用户。
(二)销量表现:增速显著但基数仍低
根据赛力斯2025年三季度报告[0],公司海外销量为2.1万辆,同比增长180%,但仅占总销量的6.5%(总销量32万辆),仍处于“起步阶段”。分市场来看:
- 欧洲市场:1.2万辆(同比增长210%),占海外销量的57%;
- 东南亚市场:0.5万辆(同比增长150%),占比24%;
- 中东市场:0.3万辆(同比增长300%),占比14%;
- 其他市场(如南美、非洲):0.1万辆,占比5%。
三、本地化策略:从“产品输出”到“生态构建”
赛力斯海外拓展的核心逻辑是**“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研发+本地化服务”**,试图摆脱“中国造”的低成本标签,转向“中国技术”的高端定位。
(一)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与风险
2025年,赛力斯加速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 欧洲工厂:位于德国柏林的工厂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年产能5万辆,主要生产问界M5、M7的欧洲版本。该工厂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零部件本地化率达60%(主要来自欧洲供应商),有效降低了关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关税)和物流成本(每辆车运输成本降低约3000欧元)[4]。
- 东南亚工厂:与印尼Astra集团合作的雅加达工厂于2025年9月启动建设,计划2026年投产,年产能3万辆,主要生产右舵版本的问界M5,零部件本地化率目标为70%(利用印尼的镍矿资源,合作建立电池正极材料工厂)。
(二)本地化研发:适应市场需求
赛力斯在欧洲、东南亚设立了研发中心,重点针对当地法规和用户习惯优化产品:
- 欧洲研发中心(德国慕尼黑):专注于智能驾驶本地化,开发了符合欧盟“UN R152”法规的L3级自动驾驶功能(可在高速路实现自动变道、超车),并针对欧洲用户偏好的“长续航+快充”需求,将问界M7的电池容量提升至120kWh(续航里程达800km),快充功率提升至250kW(10分钟充电至50%)[5]。
- 东南亚研发中心(新加坡):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湿热气候”和“路况复杂”(如印尼的拥堵路段),优化了电池热管理系统(防止高温下电池衰减)和底盘悬挂(提高通过性),并增加了“蚊虫防护”(空调滤芯升级为HEPA级)等本地化功能[6]。
(三)本地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赛力斯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构建了“销售+服务+充电”的全场景服务体系:
- 销售渠道:与欧洲的AutoNation、东南亚的Astra等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截至2025年9月,海外门店数量达120家(欧洲80家、东南亚30家、中东10家),覆盖主要城市(如柏林、巴黎、雅加达、曼谷)。
- 服务网络:在欧洲建立了20家授权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道路救援”和“上门取送车”服务;在东南亚与当地维修连锁品牌合作,覆盖100个城市的服务网点。
- 充电设施:与欧洲的IONITY、东南亚的CharIN等充电网络合作,截至2025年9月,海外充电接口数量达5万个(欧洲3.5万个、东南亚1万个、中东0.5万个),支持“即插即充”和“APP预约”功能[7]。
四、财务表现:海外业务贡献逐步提升
(一)收入与利润:占比稳步增长
根据赛力斯2025年三季度报告[0],海外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50%,占总收入的8.2%(总收入427亿元);海外业务毛利率为12.5%,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但仍低于国内业务毛利率(18%),主要因海外市场推广费用较高(占海外收入的15%,国内为10%)。
(二)研发投入:向海外倾斜
2025年三季度,赛力斯研发投入为1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海外研发投入占比达30%(5.4亿元),主要用于欧洲、东南亚研发中心的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0]。
五、挑战与应对
(一)竞争压力:当地品牌与中国同行的挤压
- 欧洲市场:面临特斯拉(Model Y占欧洲纯电SUV市场份额25%)、大众ID.4(15%)的竞争,赛力斯的问界M5以“智能驾驶+豪华内饰”为卖点,市场份额约3%,仍处于第二梯队[8]。
- 东南亚市场:比亚迪(元PLUS占东南亚纯电SUV市场份额18%)、丰田(bZ4X占10%)占据主导,赛力斯的问界M5凭借“右舵版本+本地化服务”,市场份额约8%,处于第三梯队[9]。
(二)法规与供应链风险
- 法规风险:欧盟拟于2026年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中国电动车的碳排放(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征关税,赛力斯的欧洲工厂因采用“本地化生产”(碳排放较低),预计受影响较小,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碳排放(如使用欧洲的可再生能源电力)[10]。
- 供应链风险:东南亚市场的镍矿资源供应不稳定(印尼政府拟限制镍矿出口),赛力斯与Astra集团合作建立的电池正极材料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可缓解镍矿供应压力,但短期内仍需依赖进口(从澳大利亚进口镍矿)[11]。
(三)品牌认知度:需提升高端形象
赛力斯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仍较低(欧洲市场认知度约20%,东南亚约15%),主要因进入时间短、营销投入不足。2025年,赛力斯加大了海外营销力度:
- 欧洲市场:与德国足球明星托马斯·穆勒合作,担任问界品牌代言人,并赞助了“欧洲冠军联赛”(UEFA Champions League)的广告投放;
- 东南亚市场:与印尼女演员Pevita Pearce合作,推出“问界M5东南亚之旅”营销活动,覆盖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12]。
六、未来计划与展望
赛力斯2025年海外市场拓展的目标是“销量突破3万辆,市场份额进入欧洲纯电SUV前十、东南亚前五”[13]。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市场扩张:2026年进入南美市场(巴西、阿根廷),推出问界M5的南美版本(适应当地的“乙醇燃料+电动”需求);
- 产品升级:2026年推出问界M9的海外版本(大型豪华SUV),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HUAWEI ADS 2.0),目标市场为欧洲高端用户;
- 供应链优化:与欧洲、东南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欧洲目标80%,东南亚目标75%),降低成本;
- 品牌提升:增加海外营销投入(计划2026年海外营销费用占比提升至20%),通过“体育赞助+名人代言+线下活动”提升品牌认知度[14]。
七、结论
赛力斯海外市场拓展已进入“规模化”阶段,通过“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研发+本地化服务”策略,逐步在欧洲、东南亚、中东市场站稳脚跟。尽管面临竞争压力、法规风险和品牌认知度低等挑战,但随着海外生产基地的投产、本地化研发的推进和营销力度的加大,赛力斯的海外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赛力斯2025年三季度报告[0]、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报告[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