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解析天士力(600535.SH)产品结构优化策略,涵盖中药升级、化学药与生物药研发、大健康产业链延伸三大路径,并展示财务成效与未来增长潜力。
天士力(600535.SH)作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生物医药为核心、健康服务为两翼”的战略布局为导向,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面对中药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变化(如医保控费、中药创新要求提升),公司通过核心医药业务升级、大健康产业链延伸、研发驱动创新三大路径,推动产品结构从“传统中药依赖”向“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健康服务”多元化转型,旨在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经营风险、拓展长期增长空间。
天士力的主营业务为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其中传统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是收入核心,但公司通过产品升级、管线拓展推动化学药与生物药占比提升,实现“三药协同”的产品结构优化。
中药是天士力的根基,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例如,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型自动化滴丸生产线,实现了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其药品身份已进入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根据公司官网信息,海外市场占比约10%)。此外,公司通过适应症扩展丰富中药产品线,如将滴丸技术应用于其他中药品种(如参松养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覆盖心血管、神经、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提升中药板块的抗风险能力。
为降低对中药的依赖,天士力加大化学药研发投入,重点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品种),提升化学药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布局高端制剂(如缓控释技术、靶向制剂),例如其化学药子公司天士力帝益药业的“替米沙坦缓释片”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缓释剂型,提升了化学药板块的毛利率(约6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生物药是天士力产品结构优化的关键方向,公司近年来大幅增加生物药研发支出(2025年三季度研发支出4.35亿元,其中生物药占比约40%)。目前,公司的生物药管线涵盖单抗药物(如针对肿瘤的PD-1抑制剂)、疫苗(如新冠疫苗佐剂)、细胞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等领域,其中多个项目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阶段。生物药的研发进展将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强创新性”转型,预计未来3-5年生物药占比将从当前的5%提升至20%以上。
天士力的产品结构优化不仅局限于医药领域,还向大健康服务延伸,通过“医药+服务”的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布局健康管理(如天士力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慢病管理等服务)、医疗康复(如与医院合作建立康复中心)、健康养生(如中药饮片、保健食品)等领域,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健康服务结合,实现产品结构从“治疗”向“预防、康复”延伸。例如,公司推出的“天士力健康城”项目,整合了中药种植、加工、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环节,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品体系。
研发投入是天士力产品结构优化的关键支撑。2025年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达4.35亿元,占总收入的6.9%(高于行业平均5%的水平)。研发投入主要用于: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公司的新产品储备丰富(目前有20余个在研项目),为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生物药管线中的“PD-1抑制剂”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将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化学药中的“替米沙坦缓释片”已实现销售,贡献了化学药板块15%的收入。
天士力的产品结构优化已初见成效,财务表现逐步改善:
天士力的产品结构优化策略以“三药协同+大健康服务”为核心,通过研发驱动实现产品升级与多元化。传统中药板块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拓展巩固优势,化学药与生物药板块通过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大健康服务板块通过产业融合提升附加值。财务数据显示,产品结构优化已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净利润率提升,未来随着生物药与大健康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均衡,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尽管当前生物药占比仍较低(约5%),但随着研发管线的逐步落地,预计未来3-5年生物药将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大健康服务占比也将从当前的8%提升至15%以上。天士力的产品结构优化策略符合“健康中国”战略方向,有望推动公司从“中药企业”向“大健康产业集团”转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