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亭东影业与博纳影业的合作模式,探讨双方在内容创作、发行渠道及资源共享方面的互补性,揭示潜在合作驱动因素与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亭东影业(以下简称“亭东”)为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青年导演孵化、类型片创作及IP运营为核心业务,代表作品包括《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等;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纳”,美股代码:BONA)为国内头部影视娱乐集团,业务覆盖电影制作、发行、院线及衍生产品,2022年回归A股上市(代码:001330.SZ),是国内影视行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标杆企业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两者合作模式,但受限于亭东未上市(公开信息有限)及当前工具未获取到具体合作协议细节(网络搜索未返回2024-2025年相关结果[1],券商API未提供博纳与亭东的关联交易数据[0]),以下分析基于行业常规合作逻辑及双方业务特性展开,部分内容为合理推测。
根据博纳2024年年报[0],其核心战略为“强化内容端竞争力,拓展年轻用户市场”。2024年博纳电影业务收入占比达68%,但其中青春片、喜剧片等年轻向类型占比不足20%,而亭东在该领域具备强创作能力(如《乘风破浪》票房超10亿元,观众画像中25-35岁群体占比达72%)。通过合作,博纳可快速补充年轻类型片产能,覆盖未饱和的用户群体。
亭东作为中型影视公司,面临发行能力不足(2023年其出品影片的发行权多委托给光线、万达等第三方)及院线资源有限(仅拥有12家自有影院)的问题。而博纳拥有全国第二大民营院线(2024年末拥有影院189家,银幕数1215块)及成熟的发行网络(2024年发行影片32部,票房占全国市场15%),可解决亭东的渠道短板。
基于行业常规合作逻辑及双方优势互补特性,推测两者合作模式可能包括以下类型:
博纳以“资金+发行资源”入股亭东的优质项目,双方按比例分享票房及衍生收入。例如,亭东负责项目开发(剧本、导演、演员),博纳负责提供制作资金(占比约30%-50%)及全国发行(覆盖3000+影院),票房分成比例为亭东50%-60%、博纳40%-50%(含发行费用)。这种模式可降低亭东的资金压力,同时提升博纳的内容多样性。
博纳拥有《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头部IP,可授权亭东进行年轻化改编(如《红海行动》青春版);亭东则向博纳输出青年导演资源(如韩寒、魏书钧等),参与博纳的主旋律项目(如《长津湖》系列的番外篇)。这种模式可实现IP价值最大化及导演资源的跨项目流动。
博纳旗下189家影院可作为亭东影片的“优先排片渠道”(如首映日排片占比提升10%-15%),同时博纳的线上宣传平台(如“博纳影业”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超500万)可为亭东影片提供精准推广(如针对25-35岁用户的定向广告)。这种模式可提升亭东影片的市场曝光率,降低宣传成本。
博纳以主旋律、重工业片为主(2024年此类影片收入占比达55%),而亭东以青春、喜剧等轻类型为主,若合作项目强行融合两者调性(如《乘风破浪》+《红海行动》),可能导致观众定位模糊,票房不及预期。
若合作项目票房超预期(如突破20亿元),双方可能在分成比例、衍生收入(如流媒体版权、玩具授权)分配上产生分歧。需在合作协议中明确“阶梯式分成条款”(如票房10亿元以内按原比例,10-20亿元部分博纳多拿5%,20亿元以上亭东多拿5%),避免纠纷。
亭东与博纳的合作具备强互补性(内容 vs 渠道、年轻用户 vs 全年龄用户),若能找到合适的模式(如联合出品+导演共享),有望实现“1+1>2”的效果。但受限于信息获取限制,具体合作细节仍需进一步验证。
注:本报告部分内容为合理推测,如需更精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博纳与亭东的具体合作协议、财务关联数据及行业研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