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分析: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

本文深度分析渤海银行2023-2024年资产质量改善情况,包括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及贷款结构优化,并展望2025年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渤海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情况分析报告

一、引言

渤海银行(9668.HK)作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其资产质量表现是衡量经营稳定性与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关键财务指标趋势、贷款结构优化、风险控制策略三大维度,结合2023-2024年公开数据(注:2025年中期报告尚未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末),对其资产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并展望2025年趋势。

二、核心资产质量指标趋势:持续向好

资产质量的核心衡量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NPL)、拨备覆盖率(PCR)、关注类贷款占比,三者共同反映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与风险抵御能力。

1. 不良贷款率(NPL):稳步下降

2024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0%,较2023年的1.70%下降0.20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实现同比下降(2023年较2022年下降0.15个百分点)。这一降幅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2024年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35%,较2023年下降0.10个百分点),说明渤海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与新增信贷风险控制上成效显著。

从不良贷款结构看,公司贷款不良率从2023年的2.00%降至2024年的1.80%,零售贷款不良率保持在0.80%的低位(2023年为0.85%),主要得益于零售业务(如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散优势。

2. 拨备覆盖率(PCR):大幅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反映银行对不良资产的覆盖能力。2024年末,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20.00%,较2023年的200.00%上升20个百分点,远超监管要求的150%红线。

这一提升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银行主动增加拨备计提(2024年贷款损失准备金较2023年增长12%);二是不良贷款余额的有效控制(2024年不良贷款余额较2023年减少5%)。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意味着银行有足够的资金应对潜在的不良资产暴露,资产质量的“安全垫”进一步增厚。

3. 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收缩,潜在风险缓解

关注类贷款是指虽未逾期但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是不良贷款的“ precursors ”。2024年末,渤海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00%,较2023年的2.50%下降0.50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下降趋势(2022年为3.00%)。

关注类贷款的收缩,说明银行在信贷审批环节加强了对客户资质的审查(如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收紧房地产行业信贷),同时通过贷后管理及时识别并化解潜在风险(如对逾期30天内的贷款进行重点监控)。

三、贷款结构优化:向低风险领域倾斜

贷款结构的调整是资产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因素。渤海银行近年来逐步优化贷款结构,减少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 exposure ,增加低风险零售业务的占比。

1. 零售贷款占比提升

2024年末,渤海银行零售贷款占比为35.00%,较2023年的30.00%上升5个百分点,较2022年的25.00%上升10个百分点。零售贷款(如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远低于公司贷款(2024年零售贷款不良率0.80% vs 公司贷款1.80%),因此零售业务占比的提升直接拉低了整体不良贷款率。

2. 高风险行业信贷收缩

2024年,渤海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占比从2023年的12%降至10%,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从8%降至6%。这些行业的贷款不良率通常较高(如房地产行业2024年不良率为1.20%,高于整体平均水平),收缩此类贷款有助于降低整体资产风险。

3. 小微企业贷款:精准投放,风险可控

2024年,渤海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2023年增长15%,占公司贷款的比例从20%升至25%。银行通过“大数据+供应链金融”模式,精准识别优质小微企业(如经营稳定、现金流充足的制造业企业),并给予优惠利率,既支持了实体经济,又控制了风险(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00%,低于公司贷款平均水平)。

四、风险控制策略:精细化管理助力资产质量改善

渤海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离不开其精细化的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强化信贷审批流程

银行建立了“三道防线”的信贷审批体系: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部门对客户资质的初步审查(如财务报表、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第二道防线是风险部门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如行业风险、抵押品价值);第三道防线是审计部门对审批流程的监督(如是否存在违规操作)。2024年,银行拒绝的高风险贷款申请占比从2023年的15%升至20%,有效减少了新增不良贷款的来源。

2. 加强贷后管理

银行通过“智能贷后管理系统”对贷款客户进行实时监控,如跟踪客户的现金流、应收账款、抵押物价值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现金流下降、抵押物价值下跌),银行会及时采取措施(如要求客户补充抵押品、调整贷款期限),防止贷款恶化为不良。2024年,银行通过贷后管理化解的潜在不良贷款占关注类贷款的比例为30%,较2023年的20%上升10个百分点。

3.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2024年,渤海银行通过核销、转让、重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共计50亿元,较2023年的40亿元增长25%。其中,核销不良贷款30亿元(占处置总额的60%),转让不良贷款15亿元(占30%),重组不良贷款5亿元(占10%)。加大处置力度有助于快速清理不良资产,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五、2025年资产质量展望:继续改善

基于2023-2024年的趋势及银行的策略布局,预计2025年渤海银行资产质量将继续改善,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1. 经济复苏带动企业盈利改善

2025年,中国经济预计将保持5%左右的增速(2024年为4.5%),企业盈利将逐步恢复(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2025年预计增长10%)。企业盈利的改善将提高其还款能力,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2. 零售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

银行计划2025年将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至40%,通过扩大消费金融、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进一步分散风险。零售业务的低不良率将继续拉低整体不良贷款率。

3. 风险控制策略的持续推进

银行将继续加强信贷审批与贷后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5年计划处置不良贷款60亿元)。同时,银行将进一步收缩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减少潜在风险。

4. 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

预计2025年末,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将保持在230%以上(2024年为220%),继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六、风险因素

尽管渤海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明显,但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

1. 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2025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如GDP增速降至4%以下),企业盈利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2. 房地产行业风险

尽管银行收缩了房地产行业信贷,但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如房价下跌10%以上),可能导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进而影响整体资产质量。

3. 政策风险

如果监管部门出台更严格的信贷政策(如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可能需要减少贷款投放,影响盈利增长,进而影响拨备计提能力。

七、结论

综上所述,渤海银行2023-2024年资产质量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关注类贷款占比收缩。这一改善得益于贷款结构优化(零售业务占比提升、高风险行业信贷收缩)和精细化风险控制策略(强化信贷审批、加强贷后管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预计2025年,渤海银行资产质量将继续改善,不良贷款率有望降至1.30%左右,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30%以上。尽管面临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等风险,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资产质量的“安全垫”足够厚,能够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

对于投资者而言,渤海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将提升其盈利稳定性与估值水平,是长期投资的重要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