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分析重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增长驱动因素及行业竞争力,探讨其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发展潜力,助力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
重庆银行(601963.SH)作为重庆市首家上市银行,成立于1996年,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21年回归A股。其业务涵盖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等领域,中间业务作为非利息收入的核心来源,对提升盈利稳定性、降低息差依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及行业排名,从收入构成、驱动因素、行业竞争力等维度,分析重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现状及潜力。
中间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其占比反映银行对非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
整体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6.7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银保监会数据,2024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0%),说明重庆银行中间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中间业务的核心,其增长主要来自理财业务和代理业务:
随着居民财富增长,资产管理需求持续提升。重庆银行2025年推出“私人银行”服务,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三季度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较年初增长20%(券商API数据[0]),虽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未来有望成为中间业务的重要支撑。
重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拓展中间业务场景: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券商API数据[1]),重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排名2385/42(即行业第42名,共2385家机构),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排名2239/42,均处于行业中下游。其核心原因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对净利润的贡献不足。对比行业龙头(如招商银行,2024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5%),重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6.74%,盈利稳定性较弱。
重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目前占比偏低,但具备增长潜力。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理财与代理业务的拉动、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及金融科技的赋能。未来,需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提升盈利稳定性和行业竞争力。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开财务报告,未获取到历史同比数据,分析基于2025年三季度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