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贝泰妮(300957.SZ)2025年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4.95%的现状,解读其聚焦植物活性成分与皮肤学级配方的研发策略,探讨研发投入如何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品牌价值,并展望未来研发方向。
贝泰妮(300957.SZ)作为国内功效护肤品龙头企业,以“薇诺娜”品牌为核心,专注于植物活性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研发与销售。研发投入是其构建技术壁垒、维持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驱动力。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信息,从研发投入现状、研发策略方向、投入效果及行业展望等角度,对贝泰妮研发投入占比变化及研发体系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贝泰妮实现总营收34.64亿元,研发支出(rd_exp)为1.7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约为4.95%(1.71亿元/34.64亿元)。尽管缺乏2021-2024年完整的历史数据(注:公开数据未覆盖完整年度),但从单季度数据看,该占比处于功效护肤品行业较高水平(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3%-5%[1]),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持续重视。
需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季度数据存在季节性波动(如Q3通常为护肤品销售旺季,营收基数较大),全年研发投入占比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仍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态势。
贝泰妮的研发投入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围绕“植物活性成分”与“皮肤学级配方”的核心逻辑,构建了差异化的研发体系:
公司研发中心融合植物学、生物学、皮肤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重点挖掘云南特色植物(如马齿苋、滇重楼、云南山茶等)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产学研医合作(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机构合作),公司已积累多项专利技术(如“马齿苋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滇重楼皂苷的提取工艺”等),形成了植物活性成分的技术壁垒。
公司采用“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品转化”的闭环研发模式:
从研发投入结构看,公司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如新型提取工艺、配方优化)和人才培养(引进皮肤学、植物学领域的高端人才)。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约为8%(总员工395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30%,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
贝泰妮的研发投入已转化为显著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通过研发投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皮肤学级”功效护肤品,如薇诺娜舒敏保湿系列(针对敏感肌)、修红系列(针对红血丝)、美白淡斑系列(针对色素沉着)等。这些产品凭借“温和、专业、有效”的特点,获得了消费者及皮肤学界的广泛认可(如薇诺娜产品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等认证)。
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使薇诺娜品牌形成了较高的品牌溢价。根据2025年上半年市场数据[1],薇诺娜在敏感肌护肤品市场的份额约为15%,位居行业第一;产品均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0%,体现了品牌的高端定位。
研发投入支撑了产品的快速迭代,使公司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针对线上消费趋势,公司推出了“薇诺娜小药精”等轻量化产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渠道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三季度,线上营收占比约为60%,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的需求提升,功效护肤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同比增长15%[1])。研发投入是企业在该领域的核心壁垒,头部企业(如贝泰妮、珀莱雅、华熙生物)均加大了研发投入,以维持竞争优势。
与同行相比,贝泰妮的研发优势在于:
尽管当前研发投入占比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但贝泰妮仍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如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目标约为2.5亿元,占比约5%),重点方向包括:
贝泰妮的研发投入占比(2025年三季度4.95%)处于功效护肤品行业较高水平,其研发策略聚焦“植物+皮肤学”的差异化路径,通过“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的闭环模式,将研发投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品牌价值。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升级,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在敏感肌护肤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实现长期增长。
(注:[1] 数据来源于公开行业报告,[0] 数据来源于券商API)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