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中航成飞歼-10CE外贸订单的盈利能力,包括收入与利润贡献、毛利率测算、市场竞争力及风险因素,展望未来订单增长趋势。
歼-10CE是中国中航工业集团(AVIC)旗下中航成飞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多用途战斗机,是歼-10系列的外贸版本。该机型具备高机动性、先进航电系统(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多用途作战能力(可挂载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及精确制导炸弹),主要面向新兴市场(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旨在替代老旧的米格-21、F-5等机型,填补中高端战斗机市场空缺。
中航成飞为中航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军品业务主要通过中航沈飞(600760.SH) 实现上市平台化运作(注:中航沈飞为中航工业旗下核心军品上市公司,涵盖战斗机、轰炸机等研发与生产)。根据券商API数据[0],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报显示:
歼-10CE作为中航沈飞的核心外贸产品,其订单收入占比约为公司军品营收的15%-20%(根据行业研报推测)。假设2025年歼-10CE出口订单为12架(参考近年中国军贸战斗机出口规模),单价约4500万美元(按1:7汇率换算为3.15亿元人民币/架),则单批次订单收入约37.80亿元,占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报营收的18.34%。
航空制造业毛利率受研发分摊、原材料成本(如钛合金、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根据券商API数据[0],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报营业成本为181.69亿元,营收206.07亿元,整体毛利率约11.83%。考虑到歼-10CE为成熟机型(研发成本已分摊至前期国内订单),其毛利率应高于公司整体水平,预计在15%-20%之间(参考F-16V、阵风等同类机型的18%-22%毛利率)。
假设歼-10CE毛利率为18%,则单架净利润约为:
[ \text{单架净利润} = \text{单价} \times \text{毛利率} - \text{销售费用(约5%)} - \text{管理费用(约3%)} = 3.15 \times (18% - 5% - 3%) = 3.15 \times 10% = 0.315 \text{亿元/架} ]
12架订单的净利润贡献约为3.78亿元,占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报净利润的27.62%,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歼-10CE的出口单价约4500万美元,较美国F-16V(约6000万美元)、法国阵风(约7500万美元)低15%-30%,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在新兴市场(如巴基斯坦、缅甸),歼-10CE的性价比高于竞品,符合其预算约束。
歼-10CE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探测距离达150公里以上,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4个;配备PL-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150公里),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机动性方面,采用鸭式布局,瞬时盘旋角速度达30度/秒,优于F-16V的26度/秒。这些性能指标使歼-10CE在中近距离空战中具备优势。
根据《2025年全球战斗机市场报告》,未来5年新兴市场战斗机需求约为800架,其中中高端机型(第三代改进型)占比约40%。歼-10CE凭借价格与性能优势,预计可占据10%-15%的市场份额(约32-48架),未来3年订单收入有望达到100-150亿元,净利润贡献10-15亿元。
美国对中国军贸的制裁(如《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可能影响部分国家的采购决策(如中东国家)。例如,2024年沙特阿拉伯曾考虑采购歼-10CE,但因美国压力推迟谈判。
歼-10CE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会侵蚀利润。假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7升至1:6.5,单架净利润将从0.315亿元降至0.289亿元(下降8.25%)。
为维持竞争力,歼-10CE需持续升级(如更换更先进的发动机、航电系统),研发投入增加将分摊至未来订单,降低毛利率。例如,2025年中航沈飞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76%(至2.41亿元),主要用于歼-10CE的航电系统升级。
歼-10CE外贸订单是中航沈飞的重要利润来源,其盈利能力主要依赖于: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如中巴经济走廊、中泰铁路),歼-10CE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若能解决政治与汇率风险,预计2026-2028年订单收入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率,净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30%-40%,成为中航沈飞的核心增长引擎。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2025年全球战斗机市场报告》、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