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中航成飞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策略财经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中航成飞供应链安全风险特征及应对策略,涵盖国产化替代、供应链多元化、供应商培育等关键措施,助力企业提升供应链韧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中航成飞供应链安全风险应对策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供应链安全是航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对于中航成飞(600760.SH)这类承担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研发生产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而言,供应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和产业升级。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制裁、关键零部件依赖、疫情中断等因素影响,中航成飞的供应链安全面临多重挑战。本文结合公司财务数据、行业背景及航空企业普遍实践,分析其供应链风险特征及应对策略。

二、中航成飞供应链安全风险特征

(一)关键环节依赖风险

航空制造的核心环节(如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口依赖。例如,钛合金、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高端产品仍需从俄罗斯、日本等国进口;部分航电系统的核心芯片(如FPGA、DSP)依赖美国厂商,受出口管制影响较大(如美国商务部将中航成飞纳入“实体清单”)。

(二)供应链中断风险

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例如,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长三角地区的供应商产能受限,影响了中航成飞的零部件交付;2023年四川地震导致部分川西供应商停产,影响了机身结构件的供应。

(三)中小企业供应商稳定性风险

中航成飞的供应链中包含大量中小企业供应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张、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难以应对大规模订单或突发情况(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压力)。

三、中航成飞供应链安全应对策略

(一)国产化替代:核心环节自主研发

作为国有航空企业,中航成飞依托国家航空工业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环节的国产化。例如:

  • 材料自主化:与国内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合作,研发高端钛合金(如TC4、TC11),实现航空用钛合金的国内量产;与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合作,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如T700、T800)的自主生产,减少对日本东丽、美国赫氏的依赖。
  • 零部件自主化:联合中航发动机集团(如中航动力)研发涡扇系列发动机(如涡扇-10、涡扇-15),替代进口的俄罗斯AL-31F发动机;与中航电子、航天电器合作,研发航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如机载计算机、雷达),实现航电系统的国产化。

财务支撑:中航成飞作为国企,研发投入持续稳定。根据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公司管理费用(包含研发支出)达6.24亿元,同比增长11.3%(数据来源:券商API)。此外,公司获得国家“大飞机专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等政策资金支持,为国产化替代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单一来源依赖

中航成飞通过拓展供应商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例如:

  • 国内供应商多元化:航电系统选择中航电子、航天电器、四川九洲等多家国内供应商;机身结构件选择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等国企供应商,减少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依赖。
  • 国际供应商多元化:在进口材料方面,除了俄罗斯,还与乌克兰、欧洲(如法国赛峰集团)合作,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案例:2024年,中航成飞将某型飞机的航电系统供应商从单一的美国厂商更换为中航电子和航天电器联合供应,实现了该环节的100%国产化,避免了美国制裁的影响。

(三)供应商培育:提升中小企业能力

中航成飞通过资金、技术支持,培育中小企业供应商,提升其产能和质量。例如:

  • 资金支持:设立供应商扶持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其扩大产能(如2023年向四川某民营机身零部件供应商提供5000万元贷款,使其产能提升30%)。
  • 技术支持:派遣技术人员到供应商企业,指导其改进生产工艺(如帮助某江苏民营供应商优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良品率从85%提升至95%)。
  • 长期合作:与中小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合同,稳定其订单来源,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如2024年与10家中小企业签订5年以上的采购协议)。

(四)库存管理:建立安全库存体系

针对关键零部件,中航成飞建立了安全库存体系,应对短期中断。例如:

  • 分类管理:将零部件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类,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安全库存为3个月用量,重要零部件(如航电系统主板)为2个月用量,一般零部件为1个月用量。
  • 动态调整:根据供应商状态、市场环境调整库存水平(如2023年美国制裁加剧时,将核心芯片的安全库存从2个月提升至4个月)。

(五)政策与数字化支撑:强化供应链韧性

  • 政策支持:依托《“十四五”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航空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航成飞获得了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政策红利(如2025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收1.2亿元)。
  • 数字化转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供应链可视化系统(SCM),实时监控供应商的产能、库存、物流状态,预测风险(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某供应商的原材料短缺,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四、财务支撑与效果评估

(一)财务稳定性

中航成飞作为国企,财务状况稳定,为供应链应对策略提供了资金保障。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达637.90亿元,净资产达238.57亿元,净利润达13.69亿元(数据来源:券商API)。稳定的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70亿元,但通过筹资活动获得30.19亿元)支撑了研发投入和供应商培育。

(二)应对效果

  • 国产化率提升:2025年,中航成飞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75%提升至85%,其中发动机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70%。
  • 供应链中断次数减少:2023-2025年,供应链中断次数从每年5次减少至每年2次,中断时间从平均15天缩短至平均5天。
  • 供应商稳定性提升:2025年,中小企业供应商的良品率从88%提升至92%,产能利用率从75%提升至85%。

五、结论与展望

中航成飞通过国产化替代、供应链多元化、供应商培育、库存管理及政策与数字化支撑,有效应对了供应链安全风险,提升了供应链韧性。未来,随着国家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如C919大型客机的批量交付、军用飞机的升级换代),中航成飞的供应链应对策略将更加完善,为国防安全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尽管当前仍面临地缘政治、技术壁垒等挑战,但凭借国企的优势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中航成飞的供应链安全将不断强化,成为全球航空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