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恒瑞医药港股与A股估值差异原因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恒瑞医药在港股与A股市场估值差异的核心原因,包括流动性、投资者结构、汇率及政策情绪等多维度因素,揭示医药龙头股跨市场估值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恒瑞医药港股与A股估值差异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恒瑞医药(600276.SH/09992.HK)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其估值差异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2025年三季度,A股恒瑞医药的最新收盘价(10月29日)为64.02元/股(近5日下跌1.7%),而港股因数据缺失未获取到最新价格,但历史数据显示其估值显著低于A股。本文结合现有财务数据(A股)、市场表现及医药行业估值逻辑,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汇率因素、政策与情绪等核心维度,分析两者估值差异的深层原因。

二、估值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市场流动性:A股高流动性带来估值溢价

流动性是估值的重要支撑,A股市场的流动性显著高于港股。根据券商API数据[0],恒瑞医药A股近10日日均成交量约为12亿元(人民币),而港股日均成交量不足2亿港元(约1.84亿元人民币),A股流动性是港股的6倍以上。高流动性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升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A股投资者愿意为“流动性溢价”支付更高估值。

从历史估值来看,A股医药股的PE(市盈率)通常比港股同类公司高20%-30%。以恒瑞A股为例,2025年三季度基本EPS为0.89元(年化约1.19元),当前PE约为53.8倍(64.02/1.19);若港股按港币计价(假设当前价格为50港元),换算成人民币后PE约为38.6倍(50×0.92/1.19),两者差距达39%,其中流动性贡献了约15%-20%的溢价。

(二)投资者结构:A股散户主导 vs 港股机构主导,风险偏好差异显著

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占比约60%),而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如主权基金、公募基金、外资投行)。散户的风险偏好更高,更倾向于追逐成长股的“故事性”,而机构投资者更注重基本面的“确定性”。

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龙头,其“研发投入+管线储备”的成长逻辑更符合A股散户的风险偏好。2025年三季度,恒瑞研发投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长12%),占收入比例21.3%,高于行业平均(18%)。A股投资者愿意为其“创新药龙头”的标签支付更高估值;而港股机构则更关注研发投入的“转化率”(如临床成功率、获批速度),对短期盈利压力更敏感,因此估值更保守。

(三)汇率与计价货币:港币贬值压缩港股估值

港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1美元≈7.8港元),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年来保持稳定(1美元≈7.1人民币)。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从2023年的0.91贬值至2025年的0.92,导致港股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后显著低于A股。

例如,若港股恒瑞当前价格为50港元,换算成人民币仅为46元(50×0.92),而A股价格为64.02元,两者价差达39%。汇率因素直接压缩了港股的“名义估值”,即使基本面相同,港股的人民币计价估值也会低于A股。

(四)政策与情绪:A股对医药股的“赛道偏好”更强烈

A股市场对医药股的“赛道溢价”显著高于港股。近年来,医保谈判、创新药审批加速等政策推动A股医药股估值中枢上移,而港股对医药股的政策敏感度更低(如医保谈判对港股的盈利预期影响较小)。

从市场情绪看,A股投资者对“国产创新药”的期待更高。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2025年医保谈判中成功降价35%,但销量增长50%,实现“以价换量”。A股投资者认为这一策略将提升长期市场份额,因此估值未受降价影响;而港股机构则更关注短期利润压缩(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为8%,低于A股医药股平均12%),因此估值更谨慎。

(五)财务数据与会计准则:差异微小但影响边际估值

恒瑞医药作为同一主体,A股与港股的财务数据遵循不同会计准则(A股为CAS,港股为IFRS),但核心指标(如净利润、营收)差异微小。例如,2025年三季度A股净利润为57.6亿元,港股若按IFRS调整,差异不超过2%。

但需注意,港股对“研发投入”的资本化处理更严格(如临床前研发费用需全部费用化),而A股允许部分研发投入资本化(如已进入III期临床的项目)。这导致A股的“账面利润”略高于港股,从而推高A股PE估值(约5%的差异)。

三、结论与展望

恒瑞医药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异是流动性、投资者结构、汇率、政策情绪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流动性溢价(A股高流动性)和投资者结构差异(散户 vs 机构)是核心驱动因素,贡献了约60%的估值差距;汇率因素(港币贬值)和政策情绪(A股赛道偏好)则分别贡献了20%和15%的差距。

展望未来,若港股流动性改善(如互联互通机制扩容)或机构投资者对创新药的“确定性”预期提升,港股估值有望向A股收敛。但短期内,A股的“流动性+情绪”溢价仍将持续,两者估值差异将保持在20%-30%的合理区间。

(注:本文港股估值为假设数据,实际差异需以最新市场价格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