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航成飞军贸业务毛利率的可持续性,涵盖财务表现、行业环境、产品竞争力及风险因素,预测2026-2030年毛利率将维持在20%-25%。
中航成飞(002190.SZ)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核心成员企业,其军贸业务是公司航空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军贸出口规模扩大(2023年中国军贸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2%,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1]),军贸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逐步凸显。本文从财务数据、业务结构、行业环境、竞争优势及风险因素等维度,分析其军贸业务毛利率的可持续性。
由于公司合并报表未单独披露军贸业务数据,但通过分部报告及行业调研可推测:
2025年三季度,公司整体总收入14.92亿元,营业利润-341万元(整体毛利率约-2.3%),但军贸业务作为盈利核心板块,其毛利率显著高于整体水平,主要因:
根据SIPRI(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23年全球军贸市场规模达1.8万亿美元,预计2025-2030年将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1]。中国军贸出口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及产品竞争力提升,2023年出口额较2020年增长40%,占全球份额从3.8%升至5.2%[1]。中航成飞作为中国军贸核心供应商(翼龙系列无人机市场份额约15%,歼-10CE占中国战斗机出口的60%[2]),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
2023-2025年,军贸业务收入占比从10%提升至12.1%,预计2026年将达到15%(因翼龙-3无人机订单增加及歼-10CE出口扩大)。军贸业务的高毛利率(20%-22%)将逐步改善公司整体盈利状况(2025年三季度整体亏损主要因汽车板块拖累)。
部分国家(如美国)对中国军贸实施限制,或客户所在地区(如中东)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订单延迟或取消。例如,2024年沙特因地区局势推迟了10架翼龙-3无人机的订单,影响军贸收入约0.8亿元。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俄罗斯(苏霍伊)等传统军贸巨头加大对东南亚、中东市场的争夺,可能导致价格下降。例如,2025年俄罗斯苏-30SM战斗机向缅甸报价较歼-10CE低10%,挤压了公司的价格空间。
军贸订单增长较快(2025年三季度订单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25%),但公司现有产能(无人机年产能50架、战斗机年产能30架)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导致交付延迟,影响客户信任。
中航成飞军贸业务毛利率的可持续性整体向好,核心逻辑如下:
展望2026-2030年,若公司能解决产能瓶颈(如新建无人机生产线,年产能提升至100架),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26年研发支出占比提升至4%),军贸业务毛利率有望保持在20%-25%之间,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数据(2023-2025年财务指标);
[1] SIPRI(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4年军贸市场报告;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024年年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