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中航成飞(002190.SZ)2025年三季度预付款项增长121%的原因,探讨其采购计划对航空零部件、汽车模具业务的影响,揭示供应链策略及潜在财务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中航成飞(002190.SZ)成立于2000年,2007年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涵盖汽车工艺装备设计制造、航空零部件加工及汽车零部件冲焊生产,拥有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四川成飞集成吉文汽车零部件等子公司,是跨区域集团化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注册资本3.59亿元,员工1610人,总部位于四川成都。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中航成飞2025年三季度(20250930)预付款项余额为1.51亿元(150,983,453.85元)。但由于未获取到2024年同期预付款项数据(工具未返回去年同期财报细节),无法直接验证“增长121%”的具体幅度。不过,从2025年三季报来看,预付款项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约为7.52%(流动资产总额20.08亿元),较2024年末(假设2024年末预付款项为0.68亿元,若按121%增长计算)有显著提升,反映公司采购活动的预付款规模扩大。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空零部件加工与汽车模具制造,若预付款项增长源于航空零部件业务的采购增加,可能与下游客户(如军工企业)的订单增长有关。航空零部件生产需要提前采购原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及专用设备,预付款项增加可能预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需提前锁定供应链资源。
预付款项增长也可能是公司为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而采取的主动供应链管理措施。例如,针对价格波动较大的金属原材料,提前支付预付款以锁定价格,避免成本上涨风险;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通过预付款获得优先供货权,确保生产连续性。
若公司近期有新产能建设或新项目启动(如汽车模具产能扩张、航空零部件生产线升级),可能需要提前采购设备或原材料,导致预付款项增加。例如,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的动力电池业务若有新产能规划,可能涉及相关设备采购的预付款。
由于未获取到具体采购计划的公开信息(网络搜索未找到相关结果[1]),结合公司业务结构,推测采购计划可能集中在:
中航成飞2025年三季度预付款项的增长(若121%增长属实)反映公司采购活动的扩张,可能与业务增长、供应链管理或新项目投入有关。由于缺乏具体采购计划的信息,建议关注公司后续财报披露(如2025年年报)及公开公告,以获取更详细的采购计划内容。同时,需跟踪预付款项的后续转化情况(如转为存货或固定资产),评估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如需更详尽的财务数据(如2024年同期预付款项、具体采购合同信息)及行业对比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使用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