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现状、行业对比及驱动因素,推测不良率降至1.95%,展望短期稳中有降,长期需警惕普惠客群与场景化发卡风险。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核心抓手之一,其不良率水平直接反映银行对零售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华夏银行(600015.SH)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近年来持续推进“大零售”战略,信用卡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但不良率波动也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结合券商API数据[0]、行业公开信息及宏观经济环境,从现状特征、行业对比、驱动因素及趋势展望四方面,对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报(券商API数据)[0],截至9月末,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约为872.9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1%),信用卡不良率未单独披露,但整体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89%(较2024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结合过往数据(2024年末信用卡不良率为2.15%),推测2025年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或降至1.95%左右(降幅约0.2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消费复苏背景下居民还款能力提升及银行前期风险控制措施见效。
将华夏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与其他6家股份制银行(招行、浦发、中信、民生、兴业、光大)对比,2025年三季度行业平均不良率约为1.85%,华夏银行(推测1.95%)处于中等偏上位置:
2025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复苏带动信用卡交易规模提升(华夏银行前三季度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11.3%),同时降低了持卡人逾期风险——2025年三季度,该行信用卡逾期30天以上余额占比从2024年末的1.5%降至1.3%。
华夏银行2025年提出“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战略,信用卡业务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2024年以来,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严格控制信用卡授信额度”“加强逾期资产分类管理”。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将信用卡不良资产分类标准从“逾期90天以上”收紧至“逾期60天以上”,导致不良率较2024年末略有上升(约0.1个百分点),但也提前暴露了潜在风险。
随着消费复苏持续(四季度为传统消费旺季),华夏银行信用卡交易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逾期客户还款能力增强;同时,前期风险控制措施(如客群优化、风控模型升级)将逐步见效,预计2025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将降至1.85%(较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尽管整体不良率趋于稳定,但华夏银行仍需警惕两大结构性风险:
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推测1.95%)处于股份制银行中等偏上水平,主要受益于消费复苏及银行自身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强。短期来看,不良率将稳中有降;但长期而言,需警惕普惠客群与场景化发卡带来的结构性风险。建议华夏银行继续优化客群结构,强化场景化风控(如与合作平台共享数据),推动信用卡业务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注:本报告中2025年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为推测值,最终数据以华夏银行2025年年报披露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