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华夏银行零售存款在负债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低成本特征及盈利贡献,探讨其零售业务战略对存款增长的驱动作用,并与同业对比提出提升空间。
零售存款(个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低成本特征对银行流动性管理、净息差(NIM)及盈利性具有关键影响。根据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0]),客户存款(含零售与企业存款)余额达23,665.56亿元,占总负债(4,213,751亿元)的比例约为56%,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中,零售存款作为客户存款的核心细分项,虽未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但结合行业惯例(如股份制银行零售存款占客户存款比例约30%-50%)及华夏银行“着力提升零售业务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定位([0]),预计其零售存款规模约为7,000-11,800亿元,占比约30%-50%。
从负债稳定性看,零售存款(如个人储蓄存款、结算账户存款)的资金来源分散,客户流动性需求相对稳定,远优于企业存款(受经营周期影响大)。华夏银行客户存款占比高的结构,使其负债端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为信贷投放(如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零售存款的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根据2025年三季度数据([0]),华夏银行利息支出总额为550.40亿元,客户存款余额为23,665.56亿元,平均存款成本率约为2.32%(利息支出/客户存款)。若假设零售存款成本率低于企业存款(如零售存款成本率为1.8%-2.0%,企业存款为2.5%-3.0%),则零售存款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降低整体存款成本约0.05-0.1个百分点,进而提升净息差(NIM)约0.03-0.07个百分点。
以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净息差(估算)为例:利息收入1,013.34亿元,利息支出550.40亿元,生息资产(贷款、投资等)约30,000亿元,净息差约为1.54%((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若零售存款占比从30%提升至40%,假设成本率下降0.1个百分点,则净息差可提升至1.61%,带动净利润增长约21亿元(30,000亿元×0.07%),对**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华夏银行2024年以来明确将“零售业务”作为转型重点,提出“着力提升数字化和零售业务发展新动能,打造财富管理发展新特色”([0])。其零售存款增长主要依赖以下策略:
从行业视角看,华夏银行零售存款占比(约30%-50%)低于招商银行(约55%)、兴业银行(约45%)等股份制银行龙头([0]),主要差距在于:
若华夏银行能将零售存款占比提升至45%(接近兴业银行水平),则可新增零售存款约3,550亿元(23,665.56亿元×15%),降低整体存款成本约0.075个百分点,带动净息差提升至1.615%,净利润增长约23亿元(30,000亿元×0.075%),**净资产收益率(roe)**可从当前的8.26%([2])提升至约8.5%,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约8.8%)。
华夏银行零售存款虽未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但作为客户存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低成本、稳定性特征对银行盈利性具有重要贡献。通过财富管理、数字化渠道、消费金融等战略的推进,华夏银行零售存款规模有望保持5%-8%的年增长速度,占比逐步提升至45%左右。若能缩小与同业的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差距,零售存款将成为华夏银行未来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未来,华夏银行需重点强化:1. 财富管理产品创新(如养老理财、ESG理财),提升零售客户粘性;2. 数字化渠道优化(如AI客服、智能投顾),提升客户体验;3. 消费金融场景拓展(如与电商、线下商户合作),绑定更多个人客户资金流。这些举措将推动零售存款规模与占比持续提升,为银行长期盈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