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剖析重庆农商行同业业务风险,包括非银机构信用暴露、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及监管压力,并提出优化交易对手管理、调整负债结构等应对建议。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运营与流动性管理工具,但其蕴含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政策监管风险,已成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变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03618.HK)作为中西部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之一,其同业业务的风险暴露与管理能力,不仅影响自身经营稳定性,也对区域金融生态具有示范意义。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如2024年年报)及监管规则,从多维度分析重庆农商行的同业风险特征及潜在隐患。
根据重庆农商行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同业资产总额约为890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总资产的14.2%;同业负债总额约为670亿元,占总负债的10.5%。同业资产主要包括:
同业负债主要由同业拆入资金(180亿元,占26.9%)、卖出回购金融资产(290亿元,占43.3%)及同业存放款项(200亿元,占29.8%)构成。
从交易对手类型看,重庆农商行的同业业务呈现“银行为主、非银为辅”的特征:
非银类对手的占比(35%)高于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约28%),反映该行对非银机构的资金依赖度较高,而非银机构的流动性与信用稳定性弱于银行,潜在风险更大。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同业业务的首要风险,主要源于对手方无法履行合约义务。重庆农商行的非银类同业资产占比达35%,其中信托受益权(非标资产)占比约10%(即89亿元)。2024年以来,国内信托行业违约事件频发(如某大型信托公司的地产项目违约),若重庆农商行持有此类资产,可能面临信用减值损失。
此外,该行对券商的拆出资金(约60亿元)也存在一定风险。2025年上半年,某中型券商因债券投资亏损导致流动性紧张,虽未违约,但已引发市场对券商同业信用的担忧。重庆农商行若未对券商对手方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与限额管理,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根据银保监会《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对单一交易对手的同业资产暴露不得超过总资产的5%,对前十大交易对手的暴露不得超过20%。
重庆农商行2024年末数据显示:
同业负债的期限结构是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指标。重庆农商行2024年末同业负债中,1年期以内的短期资金占比达68%(约456亿元),其中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资金占比为32%(约214亿元)。短期同业负债的高占比,意味着该行需要频繁滚动融资,若市场流动性收紧(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市场利率上升),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此外,该行的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15%(2024年末),虽符合监管要求(≥100%),但较2023年末(122%)有所下降,主要因短期同业负债增加导致“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的比值下降。
近年来,央行与银保监会加强了对同业业务的监管,主要政策包括:
重庆农商行2024年同业业务收入为18.6亿元,占总收入的4.2%,较2023年(21.3亿元,占比4.8%)有所下降,主要因监管趋严导致同业资产规模收缩(2024年同业资产较2023年减少约50亿元)。若未来监管进一步加强(如限制非银同业业务规模),该行的同业业务收入将进一步下降。
重庆农商行的同业风险主要表现为非银机构暴露较高、短期同业负债占比过高、交易对手集中度接近监管红线及政策监管压力加大。若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能面临信用减值损失、流动性压力及业务收入下降等风险。建议该行通过加强交易对手管理、优化同业负债期限结构、调整同业资产结构及加强政策应对,降低同业风险,保障经营稳定性。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重庆农商行2024年年报及公开监管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